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又听过老师上课
邵宁
  邵宁

  过传忠是我高中时代的老师。那是上世纪80年代,我在复旦附中读书,他是学校的副校长。那时过老师已经不带班上课了,但给学生上现代文学选修课。过老师早年曾从事过话剧表演、创作,朗诵功底很深。第一课上的是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过老师将长诗从头到尾朗诵了一遍,字正腔圆,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哪里是上课,这分明是艺术享受!而过老师的学术造诣也很深厚,评价作家作品,入木三分,点燃了我们对文学的热爱。

  高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听过老师上课。听说他退休后被一所民办高校请去当副校长。我曾多次感慨:现在的中学生,大概再也听不到这样高水平的融语文教学和朗诵艺术于一体的课了。

  时隔20多年,我意外地又听到了过老师“上课”,这次是在复读机里。两年前,女儿上小学了,学校发下了与教材配套的《古诗诵读》磁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磁带缓缓转动,传出的竟是过传忠老师那熟悉的声音!过老师应该有70岁了吧,声音尽管苍老了,但依然字正腔圆,韵味十足。这让我一阵惊喜。这套教材以过老师给小学生上课的形式,有问有答,一首古诗,要细细讲15-20分钟。听了两年多,女儿也喜欢上了这位不见面的“爷爷老师”,只要磁带一放,就摇头晃脑地跟读。

  尽管二期课改还存在不少争议,但有关部门出版这套有声教材,的确做了一件大好事!将过传忠这样的优秀教师请来给小学生讲古诗,使成千上万的孩子得到名师的指点,功德无量。遗憾的是,不少学校并不重视这套教材,也有些家长嫌麻烦,嫌磁带老土,从来没给孩子听过。

  我进而想到,优秀的老教师都是一座宝库。怎样将其中的宝藏挖掘出来,教育部门大有可为。上海各个学科都有大量名师,他们在教学上都有自己的绝活,有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不在一线教学岗位上了。何不将这些名师的课堂实录制作成视频、音频文件,再通过信息技术等各种手段,由学校集体组织收看,或学生回家上网“点播”?而老教师一定也非常乐意。从基础教育均衡化的角度来说,也会有不小的益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宁波北仑行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幼小衔接/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5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6版:儿童安全/教育周刊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广告
蟹公碰壁
整治会风有了办法关键在“办”
又听过老师上课
小猪救鹿 人围观
影视作品应传递怎样的价值观
说说CKO这“361行”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又听过老师上课 2013-09-25 2 2013年09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