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大炮”
郑树林
  郑树林

  到成都,因飞机误点,再加上成都文化局的朋友也有事可能要晚一点到,于是先到武侯祠旁的锦里逛逛。锦里是成都的一个仿古街,因武侯祠而出名。这样的街和大多数的旅游景点一样,经营的是工艺品和小吃。

  人还没有走入锦里,就已远远地听见“砰,砰,砰”三声响,这声音闷闷的,有点像鼓,可又没有那么响,随着好奇的游客来到街旁的一个铺子,看见摊铺前人头攒动。原来这个就是在小吃王国里响当当的表演型美食——“三大炮”。看着许多人在品尝,自己也经不住诱惑,便鼓动一起去的几位排队坐下来,等着“三大炮”轰出来。终于等到“砰,砰,砰”三声响后,不久,它就成为了我们的口中物了。一个小盘里面三个大汤圆,上面黄色的可能是黄豆粉,下面还有一些红色的酱汁,用筷子轻轻地夹起一个,可以感觉外面的那个酱汁是甜的。一个知道内情的朋友告诉我那是红糖汁,而里面却什么味道也没有,就是糯米团。如果不是外表的糖汁,我以为又一次吃到了实心汤团呢。怪不得那位经常来成都的没有点,原来他知道这味。

  “三大炮”这名字太有诱惑力了。无论如何,味道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三大炮”在小吃街里很能聚拢人气,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有彩头,因为它不仅能调动人们的嗅觉、味觉,还能调动人们的听觉、视觉,甚至好奇心。

  “三大炮”就是糯米团。制作的时候,就见一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不断地从锅里扯出一把糯米团,然后分成三坨,再有节奏地打抖出来。在木盘上放置的铜盘,在把糍粑甩向木盘时候发出了声响,那浑厚响亮的“咚、咚、咚”声会穿透人群,把很远的客人吸引过来。“砰,砰,砰”三声响,好似炮声,故名“三大炮”。最后卖“三大炮”的人,从簸箕里把糯米团每三个拣为一盘,再浇上些红糖汁,就有声有色地成为“美味名点”了。回到家想想,这个“三大炮”的做法其实不复杂,在家自制也不麻烦,自己也经常做糯米团,可那种引得人声鼎沸的热闹和“咚,咚,咚”的好玩儿噱头却复制不下来。这也许是它能够成为成都名小吃的魅力所在吧。

  被“三大炮”诱惑,不仅是图着看热闹而有趣,而且自己也的确喜欢那种糯滑香软、甜美喷香的糯米团的味道,既然来到成都能够品尝到大家公认的名小吃,那就是自己的“口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报道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报道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民生上海
   第A18版:民生上海
   第A19版:民生上海
   第A20版:民生上海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消费诚光荣 浪费不可取
真爱如花
快乐之源
你不知道
步行三百公里寻爱犬
一只小药瓶
今宵灯谜
“三大炮”
帮你胡噜胡噜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三大炮” 2013-09-28 2 2013年09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