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成都,因飞机误点,再加上成都文化局的朋友也有事可能要晚一点到,于是先到武侯祠旁的锦里逛逛。锦里是成都的一个仿古街,因武侯祠而出名。这样的街和大多数的旅游景点一样,经营的是工艺品和小吃。
人还没有走入锦里,就已远远地听见“砰,砰,砰”三声响,这声音闷闷的,有点像鼓,可又没有那么响,随着好奇的游客来到街旁的一个铺子,看见摊铺前人头攒动。原来这个就是在小吃王国里响当当的表演型美食——“三大炮”。看着许多人在品尝,自己也经不住诱惑,便鼓动一起去的几位排队坐下来,等着“三大炮”轰出来。终于等到“砰,砰,砰”三声响后,不久,它就成为了我们的口中物了。一个小盘里面三个大汤圆,上面黄色的可能是黄豆粉,下面还有一些红色的酱汁,用筷子轻轻地夹起一个,可以感觉外面的那个酱汁是甜的。一个知道内情的朋友告诉我那是红糖汁,而里面却什么味道也没有,就是糯米团。如果不是外表的糖汁,我以为又一次吃到了实心汤团呢。怪不得那位经常来成都的没有点,原来他知道这味。
“三大炮”这名字太有诱惑力了。无论如何,味道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三大炮”在小吃街里很能聚拢人气,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有彩头,因为它不仅能调动人们的嗅觉、味觉,还能调动人们的听觉、视觉,甚至好奇心。
“三大炮”就是糯米团。制作的时候,就见一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不断地从锅里扯出一把糯米团,然后分成三坨,再有节奏地打抖出来。在木盘上放置的铜盘,在把糍粑甩向木盘时候发出了声响,那浑厚响亮的“咚、咚、咚”声会穿透人群,把很远的客人吸引过来。“砰,砰,砰”三声响,好似炮声,故名“三大炮”。最后卖“三大炮”的人,从簸箕里把糯米团每三个拣为一盘,再浇上些红糖汁,就有声有色地成为“美味名点”了。回到家想想,这个“三大炮”的做法其实不复杂,在家自制也不麻烦,自己也经常做糯米团,可那种引得人声鼎沸的热闹和“咚,咚,咚”的好玩儿噱头却复制不下来。这也许是它能够成为成都名小吃的魅力所在吧。
被“三大炮”诱惑,不仅是图着看热闹而有趣,而且自己也的确喜欢那种糯滑香软、甜美喷香的糯米团的味道,既然来到成都能够品尝到大家公认的名小吃,那就是自己的“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