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丈夫先后病倒
安徽妹子葛程英18岁时来沪打工,在一家工厂工作,23岁时和同厂的电焊工陈刚华结婚。结婚时,陈家家徒四壁,厨房的屋顶还是茅草堆的。
2005年,另住他处的公公突然被查出得了尿毒症。葛程英毫无怨言地将公公从医院接回家,照顾得井井有条。不料次年5月,丈夫也被确认得了尿毒症,并从胸腔里抽出腹水15公斤。一向乐观向上的葛程英躲在角落哭了2个小时。
然而哭过之后,她仍是一个坚强乐观的女人。陈刚华告诉记者,住院治疗的40多天里,妻子一天24小时陪在他身边,喂饭、端水、洗衣、擦身。后来陈刚华在家自行做腹透治疗4年多。“每天4次腹透,她都帮我清洗伤口、用微波炉把药水温热,寒冬季节也是每天深夜12时准时起来做这些事。”他说。
在坏消息接踵而至的1年里,葛程英还遭遇一次意外。她是一名冲床工,一次在工作时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被“削头”,类似捡绣花针等精细动作再也做不到了。
不离不弃操持全家
丈夫生病时,葛程英只有30岁,长得又漂亮,很多人劝她离婚,连陈刚华也劝她走,但她却坚定地说:“我不会走的。”她告诉记者:“我舍不得他,更不会忘了一个儿媳妇、一个妻子和一个母亲的责任。”“如果我走了,我会看不起自己,以后儿子也会看不起我。”
尿毒症患者不能劳累,葛程英便包揽了所有家务活。她每天5时多起床,下地干活,烧早饭,上班挣钱,中午溜回家一次,下班后抓紧时间到自留地里浇水施肥,天黑了回来做菜做饭……
葛程英每月收入1400多元,陈刚华病假工资500元左右。为了节省开支,她种了几十种蔬菜,换一些油米钱补贴家用,而玉米、红薯和芋艿全留作“口粮”。陈刚华说:“我们用的都是井水;用捡来的柴禾烧开水;不看电视;连家中的电灯都不舍得开,利用窗外的路灯照明……”每天,葛程英给丈夫和儿子各煮一个鸡蛋,却从来没自己的份;上班时,她把中午食堂里提供的饭菜里面的荤菜(大排、鸡腿等)带回家,给家人“开荤”;夫妻俩从没拍过一张合影照,全家的衣服基本上是亲戚朋友送的。
昨天记者看到葛程英时,她腰腹部正绑着宽大的绷带,疼痛让她变成了“瘸腿”。“医生说腰椎第四、五节有发黑现象,可能是累出来的,压迫神经。”她说。
乐观向上苦中有乐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葛程英经受这么多磨难,却始终乐观向上。
今年12岁的儿子非常懂事,从不乱花钱,学习也不用人操心。今年母亲节,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在葛程英的包里塞了一张用纸片和树叶精心塑封的小卡片,里面是他稚嫩的话语:“妈妈我爱你,祝你母亲节快乐,感谢你十几年来一直养我爱我。”
对葛程英来说,生活并不都是苦的,丈夫有时也会制造些小惊喜。前两年,葛程英的侄女结婚前夕,丈夫偷偷跑到昌吉路用平时攒下来的90元钱为葛程英买了一只皮包,至今每次碰到重要场合,葛程英都会背着它。“儿子和两家单位结成帮困对子,每年有3000元补助,学校也减免了部分费用,还有镇里、村里的照顾……”每天晚饭后,丈夫都会拉上葛程英在小区附近散步。夜幕降临时,他们手挽着手,依然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
今年4月,公公哮喘不止住院,因肺部浓痰引发窒息和感染,不幸离世。葛程英伤心不已,至今公公的房间仍保留着原来的样子。葛程英一直希望丈夫能通过手术换肾,但高昂的费用令她却步。
本报记者 陈浩 通讯员 刘必华 龚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