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明确自我加压
从去年开始,光明中学与法国鲁昂工程师大学正式签署教育合作协议,在每届学生中设立“鲁昂工程师大学光明法语班”,以法语为第一外语,增加一部分的法语数学、物理教学内容。高中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国内的高校,也可以直接进入鲁昂工程师大学及其联盟大学留学,攻读五年制的工程师文凭(相当于我国的硕士文凭)。至今为止,光明中学高一高二年级的70多位学生选择了第一外语“法语班”。
高一开始零基础学法语,由于赴法留学必须有高考成绩,因此,学生还要应对三年后的高考,如何能够在短短三年中速见成效?除了每周8-9节法语课强化训练,光明中学法语教师戴剑安介绍,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有效激励学生“自我加压”。由于和法国鲁昂大学合作办学,高一寒假,学校会组织法语学生赴法走进大学课堂,创造语言环境,也感受留学氛围。戴剑安明显感觉,十来天的短期留学归来,很多同学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加强。此外,老师也会组织学生参加法国文化周等国际文化交流,用语言背后的文化世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跳摘果子
上外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每年从预备年级起招收一个法语班。法语教研组长花威说,在初高中7年连读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都各有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才能激励学生跳一跳,摘下果子。例如,预备年级和初一老师不对应试有过多要求,着重正音,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初二初三侧重培养学生语言模仿和应用能力,组织大量故事比赛、语言模仿大赛等;高中阶段,不少学生逐渐明确留学需求,对他们而言,电影、歌曲和一些简易读本是课外学习的最佳选择。“语言学习不能依靠题海,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太大压力。”花威介绍,在他的课堂,会创设问路、家庭聚会、熟人寒暄、就餐点菜等不同场景,帮助学生走出国门尽快可以活学活用,此外,他也组织同学们点评法国当地时事要闻,让语言学习“零时差”。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