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做青少年工作。那天下午,我参加了一个活动后,见天色尚早,便想做一件“分外事”——顺道去探望一下李阿婆。
其实,我与李阿婆非亲非故,只是觉得既然有时间,就去陪老人家聊聊天吧。李阿婆尽管有儿有女,却是一个人住,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记得她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在家点一炷香,常常是看着这炷香从头烧到尾,就这样发发呆……”我接触过不少心理无助的人,理解李阿婆心底的孤独感。
认识李阿婆,是因为一个电话。前年冬天一个晚上,我在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值班,接到了她打来的电话。刚开始,我以为她是为孩子来咨询什么,没想到,李阿婆只是说:“我只想找个人说说话,可以吗?”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那晚我们聊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因此了解到她的压抑已久的苦楚。等我们挂上电话,另一个值班心理咨询师告诉我,这个老太已经好几次打过这条热线来倾诉、解闷了。
我因此陷入了沉思:青少年需要我们关心、辅导,让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那些独居老人,也是一个需要关心的群体啊!他们孤独、无助,晚年生活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陷进了“说话无门”的境地,我们是否也应该伸手帮一把呢?
后来,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对李阿婆做了一次家访。那天,李阿婆极为高兴,与我聊天滔滔不绝,还给我看相册,介绍她那满堂的子孙。然而,待她把目光转向老伴的遗像,精神顿时萎靡下去,只是喃喃自语道:“他们都忙,平常没空来看我,电话也难得打来……”
我记下了他儿子的手机,当天晚上便与他通了话,讲了李阿婆给我们热线打电话的经过,并委婉地说:“你妈与我妈差不多大,说难听点是过一天少一天了,我们再忙,是不是该尽量抽个空陪陪老人家。”他儿子连声答应:“应该的、应该的!”
后来,我路过李阿婆家时,又去回访了几次,得知她儿子、女儿尽管依旧不常回来看她,但电话明显比以前多了,李阿婆因此感到有些安慰,精神气色也好转了许多。
但这次去,却让我感到十分意外:李阿婆因心肌梗塞突然离世了!我看到的是他儿子,他正在家处理遗物。他儿子见了我,抑制不住悲伤失声痛哭,后悔在母亲最后的时日,没有陪伴在老人家身边。
我陡感沉重,久久无语。我们谁没有父母,又有谁不会老去?常去看看咱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