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利用“边边角角”养老
张圣禄
  张圣禄

  路过虹口区四达路,感觉那里“旧貌换新颜”了。记得那家上下两层的旧厂房,两年前楼下堆满了废塑料瓶,一叠叠旧报纸,小山似的废铁满地皆是;楼上则是一排排用木板隔开的七八十间群租房,走廊里房门口拉着横七竖八的电线,一只只电磁炉、压缩钢瓶、煤气灶随处可见。而现在群租房装修成了四人一间、两人一间的养老房,房里空调、卫生设施俱全,这里已是一家养老院的天地了。望着100多位老人坐在阅览室里静心读报看书,在活动室、聊天室里悠闲看电视、打牌弈棋,笔者不由感慨万千。

  入住养老院难已是个老生常谈的难题,尤其是市区养老院更是一床难求。记得有个夸张的说法是,一位老人申请入住,被院方告知按测算要等五六十年。老人听后,重重叹口气,无奈地说:“我怕这辈子等不及了。”听了真令人辛酸。

  毋庸讳言,面对汹涌而来的老龄化浪潮,社会各方的准备是不足的。据统计,去年底本市老龄人口已达367万,占总人口25%,预计再过2年将超过430万,每3个上海人中就有一个是老人了。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已成当务之急。欧阳街道引进民营资本将闲置旧厂房改建成养老院,解决了100多位老人养老难题,值得学习和推广。

  当然,上海市区寸土寸金要寻找成片工地整幢楼房很不容易。正在起草中的《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拟将申请设立养老机构门槛从50张床位调整为10张,祈盼各方动手创建迷你型养老院。这是个好主意:因为规模小了,就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边边角角”建立养老院。常看见马路两旁有打烊的商铺,因年龄人数变化闲置的校舍,这些零星场地能否利用起来,积少成多为解决养老难题贡献正能量呢?

  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今年八月,李克强总理指示到2020年要建成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服务好亿万老年人。市政府已决定以闵行区为养老产业实验区,加快建设一批养老院,三年内形成持有型养老社区、混合型养老社区和嵌入型养老护理中心三种业态的八千到一万套有特色的养老床位。

  可以预见,发展养老不仅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可推动经济、促进就业的新兴产业,其养老院的院址建造装修、设施生产、老人护理、餐饮及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等等全是商机,值得有志者探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唯有敬畏
她想找人说说话
利用“边边角角”养老
路上的朋友
今宵灯谜
养生之菊
“攻玉”昆仑
大战八十回合祝寿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利用“边边角角”养老 2013-11-09 2 2013年11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