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的《打乒乓的乐趣》在夜光杯发表后,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夜之间“名声鹊起”,球友们纷纷来电祝贺,虹口区少体校吴丽华教练还聘我专门辅导少儿接发球。一星期后,虹口区体委转来上海电视大学讲师周自群的来信,他热情地说,“袁老师:您年龄比我大,球技比我高,精神又这么好,理所当然的是我的老师”,并提出要向我“投师学艺”。我很兴奋,立刻约他来训练馆练球。他如期赴约。几天后,他邀请我去电大交流球艺,举行一场七人对抗赛。此后,我俩时常保持联系。一次他来电说:“今天杨浦区领导来校指导工作,请您来展示一下高超球技……”
前些年,市老体协每年举行一次乒乓联赛。我是虹口老年乒乓队主力,曾多次荣获团体冠亚军和季军,并获得A级男单第四名。据此,中国乒乓球协会授予我业余一级运动员称号。
乒乓球运动,不仅是体能的较劲,也是意志智慧的较量。在技战术高度智能化的激烈对抗中,既交流了球艺,也锻炼了身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不适宜参加市里的比赛,但乒乓伴我一生(在业余乒坛上已拼搏了73年),我对乒乓球运动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只要一到运动场,挥起那块伴随身边10多年的球拍,就会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浑身是劲。而每每在紧张激烈的打乒乓对抗中,忘却烦恼和忧愁。因此,我一直坚持锻炼。所不同的是,以往我在虹口训练馆练球,如今在普陀区宜川街道社区学校挥拍。在这里,我是唯一超过80高龄的“独苗”,大家都很尊重我,不少人帮我捡球,将球送到我手中。人们称我为“袁老”,有的还要拜我为师。我生活在这个运动大家庭里,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有两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不能忘怀。
前年,新来了一位球友,60岁左右。我俩练了一会儿球,他提出要打记分制。我连输两局。第三局我改变战术,居然胜了一局。这时他突然跑到我面前问:“老先生高寿?”我告诉他我80岁了。他惊喜地张开双臂拥抱我,说:“想不到你这么大年龄步子还这么灵活,球技这么娴熟,佩服!”
自社区学校免费开放后,打球的人太多,要事先预约,并规定只能打一小时。去年12月5日,我与老搭挡沈君卿老先生说,今天只能陪你打半小时,9时单位派车来接我过80岁生日。他很高兴,便与我练起球来。一会儿,他突然将球往天花板上打,正当我发愣时,只见他笑容可掬地向我一鞠躬,又热情地与我握手,说:“袁师傅,刚才我俩打了80个来回,祝贺您80大寿快乐!”嗨,我被他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没想到他这么有心,“设计配合”得这么好。我的眼睛湿润了,一时不知如何感谢,最后说出一句:“感谢您这个有心人,这是您给我最珍贵的礼物!”这时,周围正在打球的球友,纷纷跑过来向我祝贺,我则以拱手表示答谢。
感谢乒乓球运动带给我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