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松江秀野桥北沿的天工园,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上海第四机床厂兴建的工厂园林。由于造园者蒋君孝勲匠心独具,也受益于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的精心指点,故而一度小有名声。
改革开放初,随着经济的复苏,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弘扬企业文化的热潮,其中也包括建造工厂园林。四机床因为致力于数控铣床的研发,经济效益较好,加上松江地区的文化底蕴,为营造工厂花园奠定了基础。
鉴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里有一幅铣床结构的雏形图,故园名就嘉取为“天工园”,并请陈教授提写了匾额。
陈从周教授是著名的古建筑园林专家,他不仅为保护和修复众多古建筑呕心沥血,同时对民间的绿化规划也非常支持,如虹口的“曲园”、浦东的“竹园”等等,其中也包括“天工园”。
在园林竣工后的1986年11月,陈老亲自来园踏勘。陈从周对造园的成功赞叹不已,尤其是对园中三叠状的泉瀑交汇颇为欣赏,认为这是古典园林中造法的一个创举。他随即作画一幅,并提诗:“园小能留客,回廊处处通,响泉清绝世,巧匠胜天工”。
然而,随着上海机床制造业的风光不再,天工园也每况愈下,破落情景使人看了心寒。庆幸的是有李群、沈岗两位企业家,他们对天工园情有独钟,斥巨资将占地四亩多的园林改造一新。天工园素有十景,如一岳入云、蕉竹亱雨、响泉飞瀑等,在此能轩中待月迎风,可凭栏细数游鱼,听莺歌花影移廊,观彩霞歇留丘壑。
两位新园主翻建花园之目的,绝非仅仅在于园林,而是旨在构筑一个文化平台,可书法、可绘画、可摄影、可赛诗……他们胸中的愿景、宏图还大得很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