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剧舞台上度过了三十多个春秋的演员陈瑜人到中年,终于迎来了她艺术创造的黄金时代。从《清风歌》到《明月照母心》,她主演的戏一个个打响,两届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两届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和全国戏曲现代戏会演优秀演员奖等一顶顶光灿灿的桂冠接连戴到她的头上。她成为这一时期上海戏剧界获奖最多、奖级也最高的演员。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看她主演的《明月照母心》,泪流满面,哽咽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在戏曲舞台上也许最难演的角色莫过于现代剧中的主要正面人物了。正因为这样,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戏曲现代戏创作演出的一大难题。可是陈瑜出演的英雄人物、时代新人无论从外部形体、内在气质到白口唱腔都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把握,总是显得生龙活虎,神采奕奕。
《清风歌》刚开始演出时剧本并不很成熟,专家和观众看了戏,对剧本从各个方面都提了不少意见,唯独对陈瑜演的主角董蕙却有口皆碑叫好不已。后来随着剧本加工修改,人们对她的表演作了更高的评价,称赞她以卓越的艺术才华把这个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演活了。陈瑜在舞台上自始至终把握住董蕙思想行动主线,那就是对人民群众的一片赤子之心。第四场围绕一束枯苗的戏更强烈地表现了董蕙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听到父老乡亲托周波带来一束枯苗,要求严惩犯罪分子的情况后,陈瑜用颤抖的双手从周波手里接过枯苗,含泪久久凝视,然后是发自内心的动情的一大段唱,使观众在情感上也不能不受到强烈的震撼。
在《明月照母心》的演出中,陈瑜潜心体验,通过金晓晖与不同人物关系的准确处理,真挚感人地揭示了这位青年女教师水晶般纯净透亮的美好心灵。那一场暗转后的戏极为传神,悠悠钟声,溶溶月色,一缕清辉透窗而过,照见睡梦中的孤儿的笑脸。在美好的意境中金晓晖“人静心不静”。陈瑜为自己设计了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她缓步而出,步履轻盈,“看孩子深睡梦中露笑脸,我犹如口含蜜糖心里甜”。抒情的慢板把观众也带入爱的梦乡。她轻轻地为孩子掖好被子,细细端详一会,又轻声细语偎依在丈夫身旁。陈瑜的表演看来朴实无华,但有情感的力度和厚度,相当洗练地表现了金晓晖对孤儿的一片爱心。
陈瑜对新人形象塑造的最光彩之处在于激情的爆发力。她善于掌握自己的情感体验的流程,善于抓住激情的爆发点,全身心投入,但又能做到适度。像误打玲玲的戏,陈瑜演来层次分明,自然流畅。
唱腔是戏曲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最重要的手段。在《清风歌》和《明月照母心》中陈瑜充分展示了她的演唱才华。陈瑜用沪剧传统快节奏的赋子板来抒发人物的感情,几十句唱一气呵成,如江河决堤一泻千里,声势夺人。她的富有激情的唱不垮的金嗓子,给《清风歌》和《明月照母心》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插上了生命的翅膀。
以后她又在十多个现代剧中扮演主要的正面人物,都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这些戏里,可以看到她的追求、她的艰辛和她对当代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也许这正是陈瑜能赋予现代戏正面人物活的生命的奥秘所在。
十日谈
沪剧春秋
茅善玉在上海早就是家喻户晓的戏曲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