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英文片名“Mud”,既是主人公的名字“玛德”,又可解释为“污泥”。确实,玛德陷入了污泥,不仅是密西西比河岸泥泞的路,而且也陷进了爱的泥潭——因为爱一个人,又杀了一个人,成为一个逃犯、一个通缉犯。
导演杰夫·尼科尔斯,只有35岁,企图拍出一个“经典意味的美国故事”。尼科尔斯在城市的郊区长大,孩提时并没有去过密西西比河,十多年前,尼科尔斯第一次真正体验到了这条河的美妙,十多年后,以这条河为背景的电影就诞生了。他说:“这部电影在我脑海里已经酝酿了十多年。”“当我在写剧本时,就觉得这个地方让人惊喜。这儿看起来这么不同,不一样的树,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口音。”
这看起来像一部冒险电影,如同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尼科尔斯用两个小孩埃利斯和奈克,引领我们走进密西西比河流域,去历险、冒险,去探寻秘密、追寻真相:泥泞路、森林、老树、船屋、船、蛇、神秘人物、赏金猎人、逃犯、枪战、险境、爱情……密西西比河奔腾的河水,咏唱着爱、幻灭和无奈。
尼科尔斯崇拜希区柯克,他说,希区柯克对他影响最大。《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不是一部悬疑片,但悬疑在本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两个小孩在孤岛上发现了陌生人玛德,他是谁?他干吗躲在这儿?他说要等一个人,等谁?他杀了人,杀谁?他为什么杀?仇人迫近了,他怎么逃离?他所爱的女友珍妮弗会跟他一起走吗?枪战后他跳进河里,是死,还是活?尼科尔斯每设置一个悬念就解掉一个,或者说,他在小孩和玛德的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让人物和事件逐步走向清晰。
电影中的密西西比河是美丽的,就像马克·吐温笔下的河流:“血色黄昏中,一条宽阔的大河,由远及近,由红色变成金黄……光滑的水面上,荡漾着优雅的圆圈和扩散的波纹……优雅的曲线,倒映的影像,林木茂密的高地,柔和的远方,无论远处还是近处,光与影均匀地流淌,随着一笔笔奇妙的润色,每一瞬间的画面都是丰富多彩。”镜头里如诗一般的美丽河流,却与电影悲伤的格调联在一起,引出一种强烈的对比。埃利斯的父母想要离婚,母亲将搬往城镇,他们的船将被政府收走;奈克没有父母,和叔叔相依为命;船屋老人,在心爱的女人去世后,留下孤独的身影;从小爱着珍妮弗的玛德,最后没能带走她的心;埃利斯最初的爱恋,换来的是梦一样的破灭……这样的对比反而带给我们一种新的审美体验:生活是人生的导师,美好且困难重重。尼科尔斯说:“这是一部关于心碎以及恢复的电影。”
事实上,这也是一部关于爱,关于成长的电影。饰演埃利斯的是泰尔·谢里丹,他在《生命之树》《乔》中有过不俗表现。这个小埃利斯,他对爱有很高的企望,无论是他自己的爱,父母之间的爱,还是玛德和珍妮弗的爱。他会为了爱而竭尽所能,比如为玛德所做的一切。自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密西西比河的风雨,也让他经历了一回考验,这是成长的必需课。未来的人生,还会发生什么呢?谁知道!不过,人生历险,向来没有坦途,得到是从失去开始,埃利斯和他的小伙伴,看来是寻到了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