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雾霾治理急则乱
沈建华
  沈建华

  辽宁省政府对下属8个城市开出5420万元罚单,据说是按各城市三项主要大气质量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超标水平定的。

  对辽宁省的雾霾罚单,公众多有诟病,主要是对这一做法的合法性质疑。其实,这样做,效果倒不用怀疑。因为现阶段各地政府掌控了大量资源,可以调动资源,用各种手段,包括合理合法的或者不那么合理合法的,在短期内取得三项指标的显著转好。但是,这种行政方式,难保会带来其他的弊病。

  我国各地的雾霾,是各种污染排放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过程的产物,这里既有一次排放,还有二次化学转化和物理过程(如扩散、碰并、吸湿、溶胀等)。从南到北情况十分复杂。有学者说北京的情况属于“伦敦型”和“洛杉矶型”复合型,笔者不以为然。今年1月份雾霾肆虐华北的情况和12月份危害华东的情况,十分不同。让人担心的是:眼下从上到下、各省各地,从官员到普通老百姓都认为燃煤是问题的根子,似乎解决了城市燃气化以后,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其实我们的一次排放物或者说二次过程的初始物质绝不只是一个二氧化硫,或者再加上一个氮氧化合物那么简单。这在国际上是有例子的,德黑兰早就燃气化了,基本不用煤炭,但还是因大气问题严重,整个城市屡屡“停摆”。

  我们的公共管理大动作,有不少是在态势掌握不全、情况分析不够、严重缺乏科学基础、没有经过充分科学技术论证的情况下匆匆推出的,有些时候就是为了向上级或者向公众显示“我在做事”或“我已经做了事”,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各地公共管理部门最爱说污染物是“跨地域移动”,这样一讲,好像本地政府的负担就轻了。其实,灰霾颗粒主要来源是外来的沙尘暴还是本地的建筑工地扬尘,通过分析颗粒物的元素组成特征是可以提供一定线索的;同一地收集到的元素碳颗粒究竟是城区燃用化石燃料(煤、柴油)还是周边农村燃用生物质(秸秆、薪柴)的产物,也可以通过检测某些指标加以甄别。医学上不同病人类似的症状,可能与不同的疾病相联系,同一种病也可能出于十分不同的病因,这就要化验检查,要临床医生的诊断和个性化处方。认真的态势分析和情况研究,掌握当时当地大气污染的基本特征,是制定科学合理应对措施的基础,也是各项公共资源(人、钱、物)合理配置的前提。

  洛杉矶1943年第一次遭受雾霾,1977年一级污染警报天数还高达121天,到1999年才降到0。要在短时间内解决雾霾问题,我们实在也缺乏基础。面对日益恶化的雾霾态势,我们确实怕公共管理部门的不作为,但更怕他们的乱作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A33版:长三角
   第A34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3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36版:专版
   第A37版:广告
   第A38版:广告
   第A39版:广告
   第A40版:冬令特刊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6版:人人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留学移民
   第B08版:专版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年度评选
   第B1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有制度化问责,“悬案”才能落地
给“设计之都”加把火
虎虎虎
10天18拆,政府部门去哪儿了?
雾霾山水
雾霾治理急则乱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雾霾治理急则乱 2013-12-18 2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