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对于国内绝大部分心衰患者而言,其就诊体验痛苦而又焦虑。原因在于,这类患者普遍年纪偏大、合并症状较多、一旦住院容易“压床”,导致医院经济效益低下,因而会被心内科与心外科同时拒收。即使住院,针对同一心衰病人,心内科与心外科给出的治疗方案有明显差异,搞得患者无所适从又缺乏信任。难道他们的治疗只能在家里,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吗?
国内首家真正意义的心力衰竭专科今年2月在东方医院心脏医学部成立。早在10余年前,该院心脏医学部就被评为上海市心力衰竭重点专科。关于成立心衰专科的目的,心衰专科主任范慧敏教授回答,为了加强对心衰患者的管理,即在心衰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基础疾病,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经过正规的疾病管理,每年可以节省相当可观的医疗保险费用,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将有明显提高。
然而,心力衰竭的治疗却不像通过搭桥或支架治疗的心肌梗死那样立竿见影,因此心衰患者的住院周期往往比较长(俗称“压床”)。对此,范慧敏教授进一步介绍,东方医院心衰专科的管理模式基于心衰疾病本身,给予患者全程的管理:在心衰的不同阶段,通过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家庭病床,无缝连接,形成良性循环。东方医院心衰专科还建立了患者疾病信息数据库,方便查阅和即时反馈,从而减少反复发病、反复住院。由于东方医院为患者提供了就诊、住院、手术、术后随访以及社区管理绿色通道,所以像张老伯这样的患者每次发病来就诊住院都很方便,回去之后还能得到社区医生有针对性的随访和管理。
范教授指出,东方医院心衰专科的另一个特色是内外科联动,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也就是患者不必辗转于其他科室,只要在心衰专科里,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合适的治疗。比如有些患者来院时心衰很严重,经过治疗以后,病情得到改善,此时就可以针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手术治疗;又如有的病人需要搭桥,有的病人需要换瓣,这些原发疾病不通过手术处理,以后心衰还会发生。目前东方医院心衰专科在外科治疗方面颇多建树,包括重症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等外科优化手术治疗,心室辅助装置以及DCD心肺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衰等。
随着国家对慢性病预防的日益重视,这种全方位的心衰专科模式必定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而东方医院领先了一步。
李静(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