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女士近几个月来,失眠渐趋严重,盖因夜间身上发痒。检视全身,竟无任何皮疹发出,但,就是痒,这痒扰得你就是无法安眠。
S女士来到某医院皮肤科就诊。接待她的是位中年女医生。
坐定。S女士对医生开口:“医生,我听力不好,你跟我说话要稍微响点。”她稍稍转头将戴有助听器的右耳朝向医生,以印证自己所言不虚。
医生点头。S女士面露微笑。
S女士如此这般地将状况向医生陈述了一遍,问道:“医生,这是啥个毛病啊?”
医生从桌面上随手拉过来一张纸,在上面划拉了几笔,将纸推向S女士。S女士打开包,取出老花镜,定睛一看:老年性……后面的二字无法辨认。S女士问医生:“最后是啥个字?”医生将纸拉到自己面前,将末两个潦草的字写清楚,然后推回S女士。女士这才看清:瘙痒。原来是老年性瘙痒。S女士对医生笑说:“医生,你不必写,稍微响一点,我能听清。”医生不响。S女士讪讪。再问:“这个病能治好吗?”医生点头,那意思是能治好。S女士又多嘴:“怎么治呢?” 医生指指电脑屏幕。啥意思? S女士不懂,但稍加思索,哦,明白了,照屏幕上开的方子用药,就行了。一会儿药单变戏法般地从电脑旁的一个小机器上拉出,医生递于S女士。S女士细看,见有一药是药水,涂抹用,于是说:“介冷的天,哪能涂法?”医生在纸上写:直接。S女士心中起怒:我的意思是天冷,全身痒,不适宜涂药水,你倒好,以为我老到连药水也不会涂了。S女士只敢腹诽,上面的话断不能出口责怪的。但S女士也有对付的办法:“我家中已经有了。”医生用笔将此药划去。
S女士又看单子,见“秋燥止痒丸”好几盒。“中药,是口伐?”医生点头。S女士是过敏体质,常因莫名的过敏而跑皮肤科,而医生在开了这药膏那药水之外,还不忘给你开上几盒外地产药丸,曾记得自己为了去一家著名医院讨要一盒该院自配的药膏,挂了高价的特需专家门诊,药膏是配到了,同时还捧回几大盒子的外地产药丸,吃了徒伤肠胃,于病无益。据知情人说,搭开外地无用药,如同搭卖盆头菜,很常见,你要配合,出门扔了就是。一向尊重医生的S女士,今天不知怎么的,竟不愿配合医生,尤其是眼前这位哑巴医生:“这个药我不要,没用的。”戴着大口罩的医生,眉毛一挑,也仅是一挑,无言,将这药也划去了。“艾洛松,我要一支。”医生在纸上飞快写:没有。S女士将信将疑,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药了,会没有? 唉,谁叫你连着不要人家的两个药呢?她,可以说没有。但也许,碰巧断档,真没货也未可知。罢、罢、罢,家里还剩一点,没有就没有吧。S女士又忽然想起,自己吃的高血压药,说明书上写的副作用里就有“某些患者服用后皮肤会瘙痒”。于是,她想问问面前的女医生,自己的瘙痒是不是药物性的,要不要换吃别的药?医生拉过纸,写了一句:去问心血管医生。
S女士离座,拿着医生重新打印出的药方,很想对医生喊一嗓子,你是哑巴?!但,惯常的礼貌还是让她说了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