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现场很冷清
实际上,影视节目展览的清淡并非由于新政“一剧二星”的出台,而是近年来形势日趋严峻所致。再说,让“一剧二星”取代“一剧四星”播出模式,其实是扩大了播出平台对电视剧的需求数量,这不仅有利于改变千台一面的播出格局,也更有利于电视剧的繁荣。如果简单地把影视节目展览萧条冷清的原因归于即将推出的新政“一剧二星”,这既不客观也无任何道理。
由于投资较大,担心明年“一剧两星”收不回成本而下马的新剧确实有,但这主要是些大制作。郭靖宇执导的大戏《勇敢的心》原计划明年2月份播出,因“一剧两星”而提前至今年8月下旬赶紧播出;康洪雷执导的大剧《二炮手》同样“加班加点”,只为赶上“一剧四星”的末班车。可以说,“一剧两星”虽对大制作产生了压力,但许多大制作也因此加快了进度,而更多中小剧目却赢得了发展机遇。
关键还是新剧没跟上机会,在这次北京电视节上亮相的不少是“愁嫁的老姑娘”,一些像《父母爱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辣妈正传》《一仆二主》等已经播过的剧目依然海报高挂。影视界除了一些大公司,一些中小公司几乎不见踪影,确实让人有一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感觉。编剧高满堂表示,自己在节目展转了一圈,感觉实在没什么看头。
奢华浪费无实效
近年来,影视节目搭台参展模式的日渐趋冷,不仅体现在这次北京电视节上,也体现在上海电视节、四川电视节和杭州电视“秋推会”、北京电视“春推会”上。这说明,全国各地竞相举办的同类影视节目展览会,对影视市场来说已大大“过剩”,彼此火拼的结果就是浪费资源。这种只见奢华浪费,不见实际效果;只见重复投入,不见效益产出的现象,与我们倡导的节俭精神完全不符。
改变思路有必要
事实是无情的,这种花费数十万元搭建豪华展台吆喝卖片的方式其实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尤其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对影视节目的了解、沟通、买卖早已不会局限于这种传统模式,许多影视机构都把琳琅满目的节目放置于网上,既便捷丰富又一目了然,更没有展台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因此,与人气低落的电视节现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大电视节现场附近酒店的洽谈却十分火爆,人们常常绕过展台直接进入洽谈。如雄踞电视剧播放量榜首的华策影视,就没有在北京电视节上设展,但却在酒店设了看片室洽谈会。华策影视发行总监余海燕表示,逛市场的习惯已经慢慢在被深度洽谈取代,这更有实效。
一些影视界有识之士也对展会模式持批评态度。尤小刚导演说:“我说这种展会别办了,没有用。以前我也花几十万元做一个展台,很花哨但不实用。”戛纳电视节展会相当简朴,每个展台就几把凳子、几张招贴画,但却吸引了全世界大批影视人前往。美国洛杉矶的影视节目交易也都在酒店中完成,这都值得我们借鉴。把影视展会冷清萧条的主因归于“一剧两星”没有道理,应该说它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我们办电视节是否到了转型发展、改变思路的关口?
本报记者 俞亮鑫
相关链接
“一剧两星”是指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频道播出,该政策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届时,实行了10年的“4+X”政策将退出电视剧舞台。
该新政具体内容包括: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二集。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均衡卫视综合频道节目构成,强化综合定位,优化频道资源,丰富荧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