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平,说得好!
在本报夏令热线“创新城市管理”的专家座谈会上,“老交通”杨国平语惊四座。交通,是城市的血脉。血脉不通,肌体难谈健康!
环球港开业,带来3个区交通大受影响。紧急协调,快速建设,才于数周后,渐渐将影响降低。这样的项目,如事先有“交评”,会如此吗?
华师大校门正对着内环高架,出租车难觅停车位。由此,乱停车现象,难以遏制。在大学门口建设,如有“交评”,事先配套,不比事后弥补要简单得多吗?
凡此种种,大概读者诸君也都能举出一些例子。重“环评”,轻“交评”,这是上海城市管理中一个怪现状。由此引发的“黑车”等交通问题,却又需要花数十倍的大力气去治理。
为了“交评”,配了微评,但愿,不是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