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的小妹是家中至高无上的“公主”,除了在幼儿园,其余的时间全被大人们“监控”了:外婆负责给她讲故事,外公负责带她出去散步;周末呢,白天爸爸带她去公园观光,晚上妈妈陪她弹钢琴。爷爷和奶奶也没空闲着,一个是她的营养师,一个是她的保健医生。家里还另外请了两个保姆,负责小妹的饮食起居,而这两个保姆还常常忙不过来。小妹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工作量,还增加了这么多的就业机会,实在是出人意料的。
可是咱们的小妹有了这么多的“臣民”还是感到很孤独,因为她认为没有一个是合适的。小妹需要的是玩伴,而不是这些只会说“老”话的臣民。她需要会玩的小伙伴。可是会玩的小伙伴又上哪里去找?因此,她整天总是沉默寡言。经医生检查,有孤独症前期的表现。
本来,小妹与幼儿园的同学小胖是一对很好的朋友。可是小胖太野,动不动就要动手打人。小胖在家里也是“皇帝”,他打人是没有人敢反抗的,养尊处优,养成了爱打人的毛病。这天,小妹就挨了小胖的打。其实小妹和小胖冲突的原因很简单,仅仅是因为发音的问题。小妹一天到晚听奶奶的话听多了,把什么都要念成重复音,比如吃饭是“吃饭饭”,穿衣是“穿衣衣”,睡觉是“睡觉觉”……诸如此例,很让小胖不齿。最让小胖不能容忍的是小妹居然把老师也念成“老师师”。于是小胖讥笑小妹是“屁丝丝!”两人谁也不服气谁,打了起来。
这还了得,家里立刻炸开了锅。爷爷赶紧召开家庭会议,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带小妹去做CT,有必要的话还要进一步做核磁共振,一定要查清楚是否被打出了毛病。小妹是连风都吹得倒的小姑娘,哪里经得起小胖这么粗暴的对待?又派出小妹的外婆、奶奶率领小妹的妈妈去小胖家交涉,两家针尖对麦芒地大吵了一架,最后由小胖家出了做CT的钞票了事。
这之后,为了防备“公主”再次受到伤害,家里又为小妹配备了一个“保镖”——她爸爸。小妹上学放学“保镖”要接送,进进出出“保镖”要跟着。这样一来更没有人敢接近小妹了,小妹更加孤独了。
上个星期天,趁“保镖”不在,小胖把小妹拉了出去,说附近新建了一个儿童乐园,里面很好玩哩,有滚铁环、跷跷板、跳房子、跳橡皮筋、拍沙袋等,小胖说:我上次真是玩疯了。小妹一听眼睛就睁得圆圆的,喜形于色地回家报告了这一消息。但大人们全体反对,说这些东西是小胖那种顽皮小孩玩的,作为高贵的公主,只可以玩芭比娃娃,只可以玩电脑,还可以弹钢琴……总之,家里一切现代化的玩意儿她都应有尽有,而且家里又给她买了苹果手机了,难道还不快乐吗?
可是小妹还是感到很不快乐,并且最终患上了心理疾病。大人们“倾巢出动”带她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开出的药方很有意思:建议小妹的家人不要给小妹请保姆,并立即让小妹恢复与小胖的正常交往,去儿童乐园玩一玩那些土的掉渣的游戏。
现在,小妹身边一个保姆也没有了,各位大人也故意疏远她了,却增加了几个小伙伴,他们经常到儿童乐园玩得忘乎所以。近日,小妹高兴地对各位大人说:现在我的日子要比以前自由开心得许多了。
小妹是谁呢?我隔壁邻居家的孙女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