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春节,我收到过一个和我父母年纪相仿的老师发来的一条短信:“上有老,下有小,老天如此眷顾你。”老师说得真好,她没有说你是多么辛苦劳累,多么忙碌不易,反而提醒我:这可是一种幸运哦。是啊,年幼时,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爱;成年了,我们也为父母付出爱。得到和付出之间,亲情的纽带日益牢固,生活的循环往复不断,比起那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这岂不就是一种幸运吗?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某地某校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孝文化,举办了一次场面浩大的洗脚活动,让孩子们给自己的爸妈洗脚。只见屏幕上无数的脚盆一字排开,众多爹娘端坐椅上,学生们蹲在地上为他们洗脚。把如此私人的生活场景搬到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中,当时看了觉得未免有点作秀的成分或意味,但主办者的良好动机和良苦用心还是值得肯定的。
一个双休日,住校的儿子回来看望外公外婆。晚上,趁爸妈坐着看电视时,我像往常一样倒了热水给我妈洗脚,儿子见状也乖巧地立马倒了一盆热水,给我爸爸洗起了脚。在他幼年的时候,我们因为要上班,父母在孩子的养育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很多的付出。所以,儿子对外公外婆的感情甚笃。帮爸妈擦干了脚,看到他们脸上舒心的笑,相信此时此刻,二老暖暖的不止是脚,更是心。这样的时刻,我也有成就感,因为在做好了女儿的同时,我也做好了母亲。儿子的懂事,让我倍觉欣慰。
曾经有个长期在国外生活的朋友和我交流过这样的观念,她认为为父母养老是子女一代的事,不要把这种压力让孩子分担。话说得可能也有道理,但东西方家庭伦理观念差异巨大,是一个客观存在和不争的事实。在国外,一般没有老一代帮助子女照顾养育第三代的习惯,在西方人的观念中,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到了老年,更要为自己活着,而不是用余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再去为儿女孙辈操劳辛苦。可在中国,兹事普遍,习以为常。我喜欢我们中国人的观念。对所有为人父母的人来说,你希望你的孩子今后如何对你,你今天就应该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你的一言一行和所作所为,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