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光彩夺目的成绩,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繁杂琐碎的事务——写不完的材料、打不完的电话。然而,杨浦区教育局原组织科长徐佑翔,也有成就感。
如今,孩子的教育成为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人们争相购买天价学区房,打破头要把孩子送进名校。事实上,不少现在的名校,在十几年前还是所很一般的学校,甚至是薄弱学校。而名校的形成,主要靠一名好校长带领一支教师团队,潜心教育,精心打磨。而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好校长,进而办好更多的学校,需要慧眼识人的伯乐,也离不开繁琐细致的组织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徐佑翔也是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化的幕后英雄。上世纪50年代,王蒙写过一篇著名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徐佑翔来到杨浦区教育局组织科工作时,只有31岁。20年岁月匆匆,当时的年轻人如今已年过半百。徐佑翔工作的成就感,就是不断涌现的一所所好学校、一位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