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江曾培先生新著《半生出版岁月》(中国出版界社长总编辑回忆录丛书),为其时间的跨度、内容的丰富、感情的深挚、叙写的精到,感到一种源自岁月进程、功成业就的激奋,最使我受教育和感动的是,本书浸润着一位出版家对于出版事业的由衷热爱之心,对于回顾自己出版生涯的细腻真实情感,还有与我国新时期文学繁荣发展同步进行、也是起着重要文化积累和思想引领作用的改革创新精神。
在业内,在广大读者心目中,时光虽已过去数十年,但只要提起《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重放的鲜花》《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中国名家微型小说大展》《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世界文学金库》《中国实用文体大全》《音乐欣赏手册》《中国新文学大系》(百卷世纪工程)和“文艺探索书系”(《性格组合论》《艺术创造工程》等)、“五角丛书”等等,仍然都是耳熟能详、交口称赞。这些精品图书的策划和出版,可说是离不开江曾培先生的念兹在兹、亲历亲为。无论是担任上海文艺出版社戏曲编辑室、文学编辑室主任,还是1985年担任文艺社的总编辑直至1992年起挑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的重任,江曾培始终是怀着一颗“把心交给读者”的炽热之情,凭借充满辩证思维的慧眼,与他的同事们,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放眼海外,积极热诚联系文学艺术领域的众多著名作家,提携扶掖文学新人,为文艺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美好、宏阔精神的发扬,孜孜以求,毫不懈怠。而所有这些让我们钦羡并在回想中感动的成就,都是通过本书作者客观、细致、沉稳的笔调写出,一事一记,多事合记,情在事中,理在趣中,读者可以从书页中“闻其声、见其面,感其神”,这本书显然不同于只是单纯摆列史料的“大事记”,从而让我们获得关于怎样才是优秀出版家、什么是拥有理想和浪漫情怀的文化人、如何才能自觉承担启迪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启悟。
那时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同仁,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员工同在绍兴路54号食堂午餐,好几次,原先喧闹嘈杂的饭厅里已是空无几人,这才看见江曾培与他共同组成的班子成员走进食堂,其身姿和步履都给人以坚定开拓和信心百倍的感觉。此后不久,我们就会知道,一个富有远见卓识并将引起热烈反响的出书选题,又将由出版社领导的“顶层设计”落实到编选班子。这部回忆录的珍贵之处,正是为我们提供了形象又睿智的回忆材料和感情文字,这对于未来编辑事业的发展和出版新人的学习传承,无疑都会起到启迪心智、薪火相传的重要作用。
贺圣遂先生的精辟论见“出版贡献在产业外”是一个洞若观火又有待深入思索的急切考虑,此论为江曾培先生所赞赏和认同,我觉得,许多在职编辑对此重要命题,尚还处于模糊甚或是“盲点”状态,仅是凭此一点,这部《半生出版岁月》就值得每天只是辛勤耕耘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多少编辑,细读并反复思之,并可得“更上一层楼”进而“欲穷千里目”之良效。职务高低和有无,不应是我们追求成为具有原创力和开拓性优秀出版人的“弱化”和“障眼”理由,而善于思索和放眼之人,必定会使自己在良好学养和创意洞见方面,不断修炼成熟从而做出更好的出版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