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被无数人引用并被任性地“安装”在老年人身上。现在的人在引用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当然,我相信人们在引用这句话时也不是凭空而起,一定也有所依傍。问题是,这句话,不是一种客观标准,更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真理。
除了“老”可能成为历史向前发展的阻碍而需要它“死”之外,很多时候,老是财富。原因是,有不少对我们生活还起着帮助、推动、改善、促进等作用的东西,需要老年人继承、传授。缺少了老年人这一环,很多东西就有失传、湮灭、消亡的危险,尤其是那些完全靠手传心授“非物质”的抑或非标准制式、有特殊性、富于个体创作性质的文化。往往,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会懂得某种东西的价值,才掌握了某种驾驭的技能。
对此,年轻人发生了兴趣,要靠老年人培养;年轻人学会了操作,要靠老年人教授;年轻人提升了品质,要靠老年人打好基础;年轻人实现了超越,要靠老年人提携扶持……由此可见,老而还不能死,相反,还要活得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