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心源性休克命悬一线
12月24日,彤彤因心源性休克从江苏转至上海市儿童医院抢救,经由绿色通道进入重症监护病房(PICU),她被确诊为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命悬一线。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心内科专家迅速组成抢救团队,但患儿很快出现室速和三室传导阻滞交替,大剂量血管药物、呼吸机等抢救仍旧不能维持血压。抢救团队当机立断,为她安装人工起搏器。当医护人员准备穿刺血管时,彤彤的心跳多次出现骤停,心脏科医护团队顶着巨大压力,穿刺、送起搏导管入右心腔,心脏恢复搏动。全程不到2分钟,生命保卫战初战告捷。
心脏按压超过9000次
彤彤被推回重症监护病房,但生命体征仍不平稳,不久再次出现电机械分离,有起搏,但心肌无收缩,心脏再次停搏。医护人员立即对她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但仍不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眼看鲜活的小生命就要远去,监护室的医生护士始终没有放弃,每分钟100次按压,每2分钟换一个人,对她进行心外心脏按压持续超过90分钟。连续超过9000次的心脏按压,让彤彤再一次跑赢了死神。
启动最高端生命支持手段
虽然有了起搏心跳,但彤彤心肌收缩力极差,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下仍不能维持心跳血压。气管插管中涌出大量粉红色液体,出现严重肺水肿。
为了替代心脏功能,让心脏有休息的时间、恢复的可能及防止出现休克导致其他脏器损伤,重症医学科决定立即启动国内外最高端的生命支持手段ECMO。体外生命支持团队、PICU团队、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及护理团队等多学科紧急集合,经过12小时的抢救,彤彤出现了自主心律,血压也稳定了。她慢慢睁开了眼睛!目睹这一幕的医护人员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为顽强的生命欢呼。
还有撤机后适应关要闯
记者今天从院方了解到,暴发性心肌炎是儿科最严重、最凶险疾病之一,患儿多是“九死一生”。如采用传统常规的抢救技术,救活希望渺茫。施用ECMO是医护人员和家长共同的决定,更是一次“豪赌”。目前,彤彤的考验仍没结束,她还有最后一关要闯——撤机后的适应。ECMO虽然可以使心肺得到休息和修复,但是能否修复到支撑撤机后的体内心肺循环,关键还要看这两天的情况。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晏雪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