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措施贯穿诉讼全流程
张先生是一名行政诉讼案件的当事人,他告诉记者:“上海三中院建立的一整套便民措施,让老百姓打官司心里更踏实了。”
原来,他口中的一整套便民措施,已全方位贯穿于三中院诉讼全流程:立案前,有律师和院校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帮忙导诉,菜单式的立案清单便于了解所需诉讼材料;立案时,网上清单打印及网上立案免于来回奔波,《登记立案工作实施办法》解决立案“久拖未决”;审理中,《释明规则》帮助明确审判流程,促进尊重裁判结果,《简易程序规则》推动案件快审快结,使当事人快速获得权利救济。
“现在还可以通过登记身份信息,查阅到案件的实况。”张先生补充道。该院办公室主任吴刚介绍,承办法官根据申请授权后,当事人通过诉讼案卷全流程电子化管理系统,及时查阅案件信息,有需要的还可打印出来。“如此‘互联网+诉讼’的创新探索,还包括以‘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随机分案系统、跨省跨系统远程审判法庭等。”
“6大类、32大项、100多小项”,勾勒出三中院改革路线的框架图。“我们已初步构建起涵盖刑事、民事、行政的跨行政区划管辖体系;落实包括院庭长常态化办案,审委会及合议庭运行,专业法官会议和法官助理管理等五项制度;同时搭建起由法律志愿服务机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机制组成的3个平台。”三中院院长吴偕林表示。
监督“请进来”建言“走出去”
上海三中院作为全国第一家跨行政区划法院,是司法改革的先行者。目的就是要通过构建普通案件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特殊案件在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的诉讼格局,打破诉讼“主客场”,平等保护当事人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有效实施。
“三中院的成立本身就是司法改革中的重要方面,成立后法院的管理模式新、思路新、举措也新。”这是今年11月底,三中院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法院视察座谈后,代表委员们发出的感叹。诸如此类的“请进来”,三中院今年以来已开展多次。
通过开通微博、微信、网站(中英文网站)、手机APP、视频、图文、手机电视直击庭审现场、聘任首批特邀监督员等公开措施,三中院已将工作全方位纳入到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请进来”的同时,三中院也主动“走出去”。今年8月底,一起以市建管委、市政府为被告的行政案件公开开庭,与以往不同的是,庭审被搬到了浦东新区党校,近200名政府机关负责人和法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后,院长吴偕林还在现场以案论法。不少听众感慨,这是一场印象深刻的法治教育课,促使他们更加规范行政行为。据悉,以此为契机,三中院已与市政府法制办建立了司法审查与行政执法对接沟通机制。
本报记者 宋宁华 通讯员 高卫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