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昆曲终于有‘派’了”
秦来来
  秦来来

  昆曲,百戏之祖,已经600多岁了。因为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所以规矩繁琐,程式凝固。传唱以来,虽多有代表人物,却无流派呈现。

  2016年3月14日,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上海“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正式挂牌,当代昆剧大家蔡正仁先生登台振臂一呼:“昆曲一直号称无‘派’,今天终于有‘派’了,而且名字很响亮,‘澎派’。这是我的师姐张洵澎创立的,标志着昆曲事业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苑有百花竞放,才是万紫千红。戏曲的魅力也就在不同流派的竞相斗艳。昆曲号称“兰花”,幽得很、雅得很。岂知兰花虽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也有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春剑、莲瓣兰七大类并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那么,什么是张洵澎的艺术流派呢?

  我归纳为“四个字、三句话”,四个字就是“洵美且异”。曾经有人评价说,你可以不欣赏张洵澎那一路的美,但你不能否定她的美。张洵澎的表演独树一帜,她的舞台形象塑造、表演理念也有不少与众不同之处。这就成就了她是几百年昆曲程式表演中脱颖而出的一朵奇葩。

  三句话:扎实的传统功底,开阔的艺术视野,过人的创新能力。

  张洵澎的出新不是无根之木,恰恰在于她从小练就的扎实的基本功底。昆曲圈内人都叹服张洵澎圆场“溜得很”,宛如“水上漂”。当年在戏校学戏之时,其师朱传茗,不仅一代名家,而且开明,他对张洵澎说,我是一个男旦,人又长得高;你要想圆场跑得好,去跟沈枫老师学。就一个圆场,张洵澎就在名师指点下,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功底。至今60余年,功力犹在。去年公演大师版《牡丹亭》,张洵澎(与蔡正仁)出演《幽会》一折,出场时的碎步又溜又稳,谁能看出她已70多岁高龄!

  张洵澎演的是昆曲,眼中看的却是中外艺术园地里的奇花异草。凡是能够“拿来”我用,当然是能够融化为昆曲表演手段的,她绝不轻易放弃。张洵澎的儿子蔡一磊,是名动国际芭蕾界的“王子”;张洵澎也会从儿子那里吸收了芭蕾里的“提”、“拔”的特点。看到著名舞蹈家刀美兰的孔雀舞,张洵澎就把民族舞里边用脚掌转身的方法,融化进闺门旦的身段里去。昆曲的特点是载歌载舞,她就要让人物舞起来,不是芭蕾、不是民族舞蹈,而是戏曲的舞蹈、昆曲的舞蹈。甚至,曾经是篮球国手的丈夫蔡国强,他在篮球场上的运球、急停这些篮球运动员的动作,也被张洵澎吸收到昆曲闺门旦的表演中来,她说好的演员表演是有节奏的。然而,张洵澎呈献给观众的,是昆曲的节奏、昆曲的身段、昆曲的舞蹈。

  张洵澎的“拿来”我用,显示了她的过人的创新能力。1982年演出的《寻梦》,应该是张洵澎个性化的艺术风格的雏形,她演的杜丽娘在舞蹈、身段上融合了芭蕾的技巧、“国标”的神韵。关键一点,体现出来的还是昆曲原有的特色(也就是梅兰芳先生所倡导的“移步不换形”),清新的表演风格受到各界瞩目。张洵澎的推陈出新,使一出将要湮灭的冷戏,不仅重见天日,而且脱胎换骨,受到专家和观众的欢迎,足见张洵澎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功力。

  昆曲终于有流派了!“‘澎派’艺术的诞生,是昆曲界一件大事情,会在昆曲史上留下不朽的一笔。”蔡正仁是这么说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生态长江纪实特别报道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名校风采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10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管一管“车厢摊档”
“昆曲终于有‘派’了”
王家姆妈
伦敦的教堂(水墨速写)
烟花三月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时间胶囊
从心肝论治“失眠”
新民晚报夜光杯A30“昆曲终于有‘派’了” 2016-04-06 2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