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3月29日,特斯拉3的上市引发粉丝们连夜排队订车;第二天,上汽与大众汽车和斯柯达汽车签署备忘录,未来5年,上汽大众计划投资约150亿元人民币,开发斯柯达品牌新能源汽车;3月31日,比亚迪在北京上市了纯电动汽车EV300和e5;到了4月1日,清明小长假放假前一天,上海地区新能源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出炉,虽提高了门槛缩水了补贴力度,但混得越好的车拿到的补贴越多;当天,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有309款车型入选;中午时分,特斯拉3在美国上市,售价3.5万美元,粉丝们一片欢呼。
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翻阅厂家的新能源车规划,未来更是一片欣欣向荣,令人欢喜。到2020年,从数量上来说,上汽集团将投放30款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新产品,年销量力争达到60万辆;东风集团的新能源车销量目标为80万辆;广汽集团新能源车型数量扩展至十余款,实现产销量突破20万辆;北汽集团新能源车年产销要达到50万辆;奇瑞汽车的新能源车将达20万辆;吉利汽车更厉害,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油电混动三种技术路线并举,目标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总销量的90%,达到108万辆;一汽集团较为谨慎,计划新能源汽车占据全国15%的市场份额……但各车企计划总量远超十三五规划的500万辆。
现实也有冰冷的一面。虽然2008年年底新能源车开始示范推广,到2013年开始私人购车推广补贴,但从2015年前10个月的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主要集中在限购城市,接近了总推广量的八成,其他地方销售业绩惨淡。假使没有国家补贴和免费牌照的助推,新能源车的销量可能还更惨淡。
目前,各车企新能源车生产已发力,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产量37.9万辆,同比增长3.5倍,而2016年产量有望突破60万辆。事实上,2016年全国主要限购城市的新车指标仅63万辆,销售压力渐露端倪。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补贴将逐年减少,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16年基础上下调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将退出。在政府补贴上“失宠”的新能源车,将直面市场赤裸裸的竞争。到那时,产量高达600万辆的新能源车市场,将会是众多车企们面临的又一大考验。 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