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针对媒体报道的上海公安部门破获1.7万罐冒牌奶粉案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将协助公安机关严查冒牌产品流向。上海公安部门已经对查获的假冒奶粉进行了产品检验,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
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在不少人看来,假冒奶粉一般品质不佳,居然能够符合国标,且无风险,给人的感觉确实太违和,以至于不少网友认为执法部门为当事人开脱。其实,我们或需纠正一个误解,即假不等于劣。比如,某些高仿运动鞋,虽是假冒名牌,但有的质量过硬,品质不亚于真品。于此而言,认为上海公安部门是为假冒奶粉代言,可能真冤枉了他们。
如果假冒奶粉就能达标,该追问相关国标是不是有点低?几年前,坊间就谈论我国奶粉国标太低,比如奶业专家王丁棉曾认为,我国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这只是一家之言,却触及了大众关心的现实话题。如果标准低,就应该调高,否则连假冒奶粉都能达标,未免可笑。如果标准不低,同样该追问,厂商为何炮制假奶粉?
无利不起早。既然假冒品牌奶粉,就是以低成本获得高收益。据警方称,犯罪嫌疑人陈某等人仿制多个品牌奶粉罐,并收购低档、廉价或非婴儿奶粉灌装生产假冒著名品牌奶粉。低档、廉价或非婴儿奶粉,确有可能达标,但是再达标也达不到著名品牌奶粉的标准,否则著名品牌奶粉的质量还不如低档奶粉的质量。
问题又来了。低档、廉价或非婴儿奶粉尽管达标,也没有风险,但是以次充优,欺瞒消费者,涉嫌违法犯罪。成人用奶粉与婴儿用奶粉不是一回事,婴儿喝了成人用奶粉,会不会零风险?
假冒奶粉有可能是真奶粉,但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问题奶粉已成过街老鼠,国家依法严惩制售问题食品、监管部门加大力度监督奶粉的背景下,为何仍有一些人铤而走险,这不是更值得追问吗?连婴儿都敢坑害,这不是太丧失底线吗?食,人字下面一个良,如果缺乏基本的良知,所生产的食品还值得信赖吗?
今年3月7日上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回答记者关于一些国家对中国人限购奶粉的问题时,直言不讳地称:“你买人家东西,给人家送钱,人家还限购,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确是耻辱!知耻近乎勇!目前国产奶粉还没有重建信任,仍在爬坡阶段,这就提醒我们的监管部门必须加大力度打击假冒奶粉和伪劣奶粉。中国人不能靠洋奶粉养大,面对频现的问题奶粉事件,我们是该痛彻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