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回顾了“名家名剧月”这些年的发展过程。“每个中国人一生中都应该看一场中国戏曲”是“东方名家名剧月”举办之初的心愿。在“名家名剧月”举行期间所作的观众调查显示,如果把从未看过戏曲的观众定义为“新观众”,2008年时这类新观众占2/3,但2009年看过戏曲演出的观众比例就已上升至84%,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回头客。而如今,“名家名剧月”已经成为上海戏曲市场的一个品牌演出,东艺也被授予“地方戏曲展演中心”的称号。迄今为止已经有24个剧种的136台剧目在此亮相。登台的艺术家汇集了5位梅花大奖、88个梅花奖、56个白玉兰奖和50个文华奖。
传播推广一直以来都是大部分戏曲院团的短板,而“名家名剧月”这些年来探索了不少对于戏曲而言颇有新意的做法。东艺的总经理林宏鸣表示,传统戏曲要用现代意识和创新理念来传播推广,比如戏曲节目册、宣传册、海报、单片做得同世界著名的乐团一样;又比如改变戏曲演出一贯以来的“随意性”,策划确定演出安排的时间大大提前,以便尽早开票并给宣传推广留出更多的时间;还有围绕“名家名剧月”安排大量的欣赏讲座、见面会等。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表示:“戏曲各个剧种的魅力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始终不被更多的当代人认识,我觉得传播出了问题。”杨俊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戏曲的传播比传承更重要,戏曲不能在自己的圈子自娱自乐、孤芳自赏。上海的评论家毛时安表示戏曲传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系统,剧院、剧团、剧目要建立互动关系,还要和观众、和市场特别和当下的年轻观众建立心灵默契的互动的良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