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为它是文化的
葛译友
  葛译友

  周末的夜晚,终得闲移步上海外滩,海关大楼的钟声响起,百听不厌的《东方红》,亲切曼妙悦心。

  提到外滩自然会想到海关大楼,说起海关大楼不得不提及大楼的钟声。因为这钟声,雷打不动,逢刻必响,不知倦滋味,像个忠厚守时的“打更”老人,历尽风雨沧桑,经年坚守。

  海关大楼的钟声其实不小,听起来却并不觉得刺耳,甚至悦耳得让人舒服,成了外滩一道独有的完美“声音”风景。

  这钟声,有些别样,雄浑古朴,激昂大气,悠扬旷远,气势磅礴,有一丝现代和历史的苍茫以及万般红色基因浸润其中,经典,鲜明,个性,厚重,特立独行,极富棱角。

  无论谁,只要涉足过外滩,总会记住这个特殊的旋律,连越洋跨海来的老外也不例外。

  1928年1月1日海关大楼敲响了第一声钟声,以后逢刻必奏英国皇家名曲《威斯敏斯特》。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虽仍播报此曲,但外滩已经换了人间。1966年改为《东方红》,1986年改为《威斯敏斯特》,几经更替,2003年5月1日起,恢复播放《东方红》。

  当年鹤立鸡群让无数人艳羡的海关大楼,如今已“淹没”在现代都会挺拔的楼的海洋中,记录着上海发展的非比寻常,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外滩如磁石般招引着八方宾朋,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无论是情侣,还是战友;无论是农民,还是商旅;无论是临时路过,还是常年与之比邻,每当钟声响起,人们都会凝神用心聆听,海关大楼的钟声已经成为上海外滩一个温馨的文化符号,像个知冷知热的老朋友,怡心温暖,让人难忘,让人挂怀。这就是外滩的魅力之所在,也是国际化大都市之独特气质和魅力。

  关于海关大楼安装大钟的说法甚是意味,一说海关大楼当时为沪上最高建筑,由吴淞口驶入黄浦江的外国轮船,一旦看到大楼听到钟声,起到航标和灯塔作用,为此黄浦公园还建了水文站,亦是为船舶安全航行用,是外滩水域第一景;一说是学习西方国家海关以天数计算船舶吨税,超过夜里12点就另加一天,便于世界各地船舶统计,等等。总之,这带着历史沧桑的旋律早已融入上海的文化血液中,喜欢这固守不变的独特曲风。

  它温暖着热爱生活的芸芸众生,曾经非凡地叩响上海的昨天和今天,必将和着铿锵的时代步履,叩响上海璀璨的明天……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上海需要这样特殊的符号,现代国际需要这样的历史积淀,因为它是文化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吃遍中国
   第B06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广告
   第B08版:大网购专版
看人,观其“不为”
文庙书市
因为它是文化的
青岛福山路小径(油画)
蟹黄汤包
坐船·山色
究竟涅槃
草婴翻译的巨作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因为它是文化的 2016-12-22 2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