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蟹黄汤包
钟洁玲
  钟洁玲

  扬州包子出名,更出名的是汤包。各地的灌汤包都是对它的模仿,只有它是原创。

  扬州的繁华是盐商用钱堆出来的。扬州当年的奢华生活丝毫不比宫廷逊色。当年盐商让家厨仿做宫廷菜,宫廷厨子学淮扬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汤包里面,最出名的就是蟹黄汤包。一只蟹黄汤包,比广州酒楼盛饭那只碗的口径还要大!胃量小的女生,吃一只就饱了。蟹黄汤包很隆重,用一只红色的高腰碟子盛着,高腰碟形似一只敞口花瓶,瓶顶托着一只大包子,溢出的汤汁有蟹黄的颜色,其余汤汁仍在包皮里面荡漾,包子上有十几道皱纱纹,似一朵盛开的花。端上来的时候,服务员会把一支小小的吸管交给你,示意你先插入包子里面,把汤汁吸干,再吃包皮和馅料。吃这包子得讲点儿技巧:不能太热,会烫伤嘴唇;也不能太冷,冷了汤味就大打折扣,甚至会有蟹腥。才12元一只的蟹黄包子,果真有点儿蟹味,让人颇为意外。汤汁还算鲜美,微微的甜,真是难得。

  吃包子的地方,叫茶社。扬州最出名的茶社有两家:一家叫富春;一家叫冶春,都是百年老字号了。

  多年前,扬州作家梅汝恺请我们一行人去富春茶社吃三丁包子和烫干丝。回忆中,富春茶社立于一条小河上,小河两岸有竹有树,还有丝缕绿荫倒向水中。富春茶社外观像一座草寮,进去后有小桥流水,餐桌一溜儿沿着水边安放,餐桌下的木地板是一块块拼接起来的,故意拉疏了间距,让客人看得见木板下的流水和小鱼儿,很有点儿小资情调。

  此刻我所在的茶社,叫冶春,是御码头总店。与当年的富春一样,也是建在水边,这道水是护城河,据介绍,冶春园诞生于明末。清初园主在这里建冶春诗社,从此这里常聚风雅文人,赏花喝茶咏诗,把玩种种雅事。写《桃花扇》的孔尚任题下“冶春社”三个字。然而让这里出名的,却是两位皇帝。康熙、乾隆曾经从护城河的御码头登岸到这里喝茶。更有甚者,有一年,在冶春园一座名叫“丰市层楼”的建筑里,摆了一次皇家盛宴——满汉全筵,宴请六百多个地方官员。从此这里名声远扬,满汉全筵也响遍了海内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吃遍中国
   第B06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广告
   第B08版:大网购专版
看人,观其“不为”
文庙书市
因为它是文化的
青岛福山路小径(油画)
蟹黄汤包
坐船·山色
究竟涅槃
草婴翻译的巨作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蟹黄汤包 2016-12-22 2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