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贴近时代
交响合唱《启航》是2016年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局指导下,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中心委约,以上海这一党的诞生地为主题背景而创作的作品。约65分钟的交响合唱《启航》,汇聚了指挥汤沐海、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男高音歌唱家韩蓬、女高音歌唱家许蕾等一众重量级艺术家。龚天鹏在写歌词时,选用了许多爱国先烈书写革命情怀的诗文。李大钊写于1916年的《青春》、邓中夏写于1921年的《五一纪念歌》都将体现在这部交响合唱作品中。
龚天鹏10岁出国留学,直到21岁学成归国,虽对故土怀有深切的情感,但对于“党的诞生”这段历史,却并不熟悉。为感知当年志士们的革命情怀,他用两个多月时间跑遍了纪念馆和革命遗迹,“哪怕是在南湖的船头站一站,在鲁迅故居门口任思绪飞驰一会儿,都让我的心更加贴近那个时代、那个时代革命志士们的所思所想。”
主旋律创作对部分作曲家而言是种“任务”,但90后的龚天鹏并无思想包袱:“主旋律作品或是其他,音乐归根到底就是写人,从朴素严谨的历史人文角度入手,写出自己内心想说的话,想对同胞、对祖国说的话,就是我的创作方向。”
如何在跨越近一个世纪后,让当代的年轻人从作品中重温、感悟“党的诞生”的历史,龚天鹏说:“那就只能用音乐来说话!”为让当代观众的心贴近那个时代的情感,作品中“收集”了许多现已逐渐消失在上海弄堂的市井之声,“栀子花、茉莉花”的叫卖声,走街串巷磨剪刀的吆喝声,自行车的滴铃铃,最具震撼力的还有码头上,工人们响亮而又沉重的码头号子。龚天鹏感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任何时代都有现实意义,每个人都是改变国家的元素之一。当下青年,亦不该遗忘历史,不该置身事外。
原创声音响亮
“这或许是爱乐自有音乐季以来‘原创声音’最洪亮的一次。”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孙红感慨,“推介中国作品和支持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历来是上海爱乐乐团的优良传统,新乐季将延续这一做法,继续力推华人作曲家、华人指挥家以及华人演奏家。这次共有6部原创作品将在新乐季登场,且都是上海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首度亮相。”
据介绍,除了爱乐驻团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交响合唱《启航》外,由汤沐海指挥的张小平交响组曲《井冈山》也将在乐季中进行世界首演,这是爱乐乐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隆重献礼!
明年4月,龚天鹏以“一带一路”题材创作的第八交响曲《蓝色弹珠》将进行世界首演。作品灵感源自一张在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船员所拍摄的著名地球照片,也就是如今人人在用的微信启动时的那幅画面。龚天鹏想要传递的是“天下大同、世界和平”的理念。
青年钢琴家吴牧野担任作曲并演奏的两部中国作品钢琴协奏曲《戏曲印象》和《上海遇见》将由指挥家赵晓鸥执棒的乐团在12月进行世界首演。王建民的笛子协奏曲《第一中国随想曲——东方印象》(交响版)也将由乐团举行世界首演。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