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的直观印象是,这本教材十分注重阅读。一是从整体上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规划,关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渗透。二是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实施过程,保证学生的阅读总量。”上海张江高科实验小学课程创新中心副主任江晓雪说,在“语文园地”里有一项要求是“和大人一起读”,比如第一篇是读《小兔子乖乖》,一年级孩子不仅可以和老师一起读,也可以和父母、爷爷奶奶读,还可以和哥哥姐姐一起分享阅读;第二篇是读《剪窗花》,民俗气息特别浓郁,祖孙一起读肯定别有韵味。这就是指导学生将语文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年级上册教材在“我上学了”这一板块之后,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共10课),2个拼音单元(共13课),4个课文单元(共14课)以及4次口语交际活动,从14篇课文来看,其中约有10篇左右是以前人教版教材里出现过的,有几篇上海老师也感到非常熟悉,其余的虽然是新内容,但也是“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的短文或儿歌,体现“经典性和时代性”的有效结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共12册,教材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六大生活领域: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同一生活领域内,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奉贤区明德外国语小学刘艳老师说,像《升国旗了》一课,让学生了解国旗、国歌、国徽,增强对国家的热爱。《校园里的铃声》一课,教育孩子懂得学校里既有上下课的有声之铃,也有老师的眼神、集体的纪律等无声之铃,它们都是要遵守的行为规则。在刘艳看来,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更偏重对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教育。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