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快递实名制要兼顾“两个安全”
纪玉
  纪玉

  “双11”的购物狂欢刚刚过去,大量快递包裹正在路上或将要发出,巧的是,也是在这个月,快递实名制开始实施。近半个月以来,实施情况如何?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不容乐观。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快递公司表示没有收到实名制的通知,不知道实行了这项规定;有的快递员觉得,虽然公司说了要实行实名制,但在实际操作中,查身份证既麻烦也容易让客户不高兴,所以不会严格执行。即使是执行了实名制,方式也并不统一。有的邮局要求寄件人出示身份证,并将身份证号码录入相关系统中;有的快递公司则要求把身份证号码写在快递单上,遭到客户质疑会否泄露个人信息。

  不知情、不执行,显然是让快递实名制形同虚设。有些快递公司在登记客户身份信息方面的做法,则让人担心个人信息有遭到泄露的隐患,如果有客户因此对实名制抱有顾虑,不愿配合,就又会增加实名制落实的难度。

  快递实名制的实行,是为了维护公共安全,这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毒快递”“炸弹快递”等事件的发生,说明快递实名制有实施的必要性。核实寄件人身份信息,对试图利用快递渠道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不法分子是一种震慑,对寄件人也能起到一定约束作用。但另一方面,快递实名制如果不能得到规范执行,对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就会造成隐患。不少媒体都报道过,大量快递单在网上售卖,个人信息被明码标价。在这样的背景下,公众对实名制的疑虑,可以理解。

  因此,在执行快递实名制的过程中,对公共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必须统筹兼顾,不能抓了这头就放了那头。既要严格执行实名制,又要对操作过程有一定规范,对相关企业和工作人员有所约束。否则,个人信息保护不力,会影响公众的配合意愿,继而影响实名制维护公共安全目的的实现。何况,维护公共安全,是为了给公众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信息安全何尝不是公共安全的一部分?

  职能部门应督促快递企业严格执行实名制,同时应对实名制的具体内容予以澄清,廓清社会上的一些模糊认识;也要对执行方式进行规范和引导,纠正企业的一些错误做法。比如,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林虎表示,《集中开展寄递渠道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企业比对核实客户信息,而非登记。那么,客户的哪些身份信息需要记录、哪些不需要,又该怎样记录、怎样保护,都应该有所明确,而不是任企业“自由发挥”。对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也应加大调查和执法力度,让企业负起保护客户个人信息的责任,这样才能减轻公众在这方面的疑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资讯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快递实名制要兼顾“两个安全”
为什么我们这样焦虑?
干嘛叫得那么俗气
什么样的“惯例”不能惯
修电梯的为何不爱乘电梯?
羡慕小鸟
美国版评论/随笔A05快递实名制要兼顾“两个安全” 2015-11-13 2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