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鬼子
邱晓丹
  邱晓丹

  在乡下,秋鬼子来了,谁也不允许自家的小孩下池塘游泳。但是愿意听话的小孩并不多,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还是成群结队地溜往附近的池塘水库,一个个“扑通扑通”地往水里跳。一大群人,嘻嘻哈哈地玩乐了,但未免还是有些提心吊胆,怕家里的人找来。多半还没有玩尽兴的时候,大人们就拿着竹篙来了。

  池塘那么大,一根竹篙是够不着人的。小孩浮在水中央,冲上面的大人做鬼脸。僵持一会后,双方一般都会做出妥协,小孩答应上来,大人允诺不打他。但这一般是权宜之计,小孩上岸后,大人们还是会忍不住对着他的屁股拍拍几下。小孩子们也习惯了,摸摸屁股跑了。

  溺水这种事情,每年总免不了要发生几例。印证了老人们的那句话:秋鬼子来了,落水鬼抓小孩子哟……

  这时候,最不好受的是被落水鬼抓走的小孩子的父母。附近的人听说谁家的小孩被淹了,都会扔下手中活计,赶过来。也有听到消息从老远地方来的。他们中有来帮忙的,也有来看热闹的。小孩捞上来后,有些身体被泡肿了。小孩的母亲这个时候披头散发地坐在地上,呼天抢地地哭泣:“我的儿啊,我短命的儿啊……”

  旁人有跟着掉眼泪的,叹息着:“可惜啊,可惜啊。”

  也有好心劝慰的:“人死如灯灭……”

  觉得自己说得不太合适,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很超然的样子,还是说:“别难过了,人死如灯灭……”

  还有的,在这里偶然发现了一个好久不见的熟人,不免要寒暄一番,扯扯家常,问问他家母猪下了猪崽没有。陈年的谷子有没有卖个好价钱。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悲凉。但自家的悲凉是要自家消受的。旁人不会帮——也帮不了。

  小孩父母伤心过后,日子还是要过的。收好心,办理后事。在这里,火葬是不兴的。乡下地方多,人死了不过就三尺地。小孩子的后事一般都很简单,棺材也是捡便宜的买。有的甚至连棺材也没有,族里叔伯找来一个和小孩身长差不多的木箱子,能够放进去,就行了。灵堂就更不会扎了,道场也没有,但司公还是要请的。司公来了,哼哼唧唧地哼唱些谁也听不懂的歌,据说是超度。超度结束了,就要送小孩上路了。

  小孩的葬礼,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

  这样的消息会当成新闻传上一阵子,但新闻很快就会变成旧闻。变成旧闻之后,就没有人稀罕了。只有小孩的母亲,一说起秋鬼子吃了她的宝贝她的肉,难免又要痛哭流涕一番。引来大家一阵叹惋和同情。

  只是后来,我发现,母亲们的哭泣是有必要的。不哭的话就会招来非议。我的一个堂祖母曾经很鄙视一个被淹掉的小孩的母亲。她叹着气道:“女儿死了,大家说起来,她连眼睛都没红一下,心可真狠啊!要是换作其他女人家,怕是早哭起来了。”

  原来哭泣也会变成一种道德的要求。在这里,心里面的悲凉,是没有人管的。但是不哭泣是不行的,不哭泣就是不道德。不道德的话,是有人管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G20在杭州
   第A03版:G20在杭州
   第A04版:G20在杭州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阳光天地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海派文化
空中观景
摄友老朱
秋鬼子
风铃(油画)
任大霖与《少年文艺》
美国版夜光杯A19秋鬼子 2016-09-06 2 2016年09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