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取得了重要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基层治理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基层群众自治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居民、村民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基层治理中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受到侵害;基层群众自治的相关法律、党和政府的一些具体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等等。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推进基层治理方式创新。
有效发挥居民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在权力授予、运行、监督中的作用。从我国基层治理的现状看,少数地方之所以出现权力运行失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基层治理主体的产生和权力授予方面出了问题,权力运行、监督等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网络化不仅可以提高基层治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群众更好地监督基层权力行使,而且可以简化服务流程,实现办事不出村和社区。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基层治理,最终要体现在服务、便民上。只有在基层治理的权力产生、权力运行、权力监督以及服务等多个层面形成有效的治理结构,基层治理的基础才能筑得更牢。(汪玉凯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