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鲁木齐医生马红霞的一张医院会诊记录单在网上热传,这张手写的病历单,字迹工整清秀,看到的人纷纷点赞。对此马红霞医生回应道:“我就想着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字体尽量清晰工整,无非就是为了让病人能看懂,不要留下疑惑,也让科室的医生看清楚,不要再耽误时间去核对。”(见2017年1月12日新民晚报A3版“声音/八方”专栏)
笔者有幸在网上见识了马医生的这份连标点符号共121个字的会诊记录单,虽然这些字不能和正楷的硬笔书法媲美,但其中的每个汉字、数字和标点符号都中规中矩、清清楚楚,既不拖泥带水,也不牵枝攀藤,大家都看得明白,不必像看某些医生写的病历和医嘱需要联系前后字句,细细推测、认真分析才能略知其中的一二,有时甚至全篇无解。相比之下,马医生的这份会诊记录单难怪在被网上热传!
我没有上过一天新闻专业课,但很小就知道了“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即新闻要有“新奇性”的说法!如今,一位普通的医生的一张医院会诊记录单因其字写得工整清秀而在网上热传、被网友纷纷点赞,就从反面证明了现在写出这样字的医生实在太少了!.
日前,我的一位亲戚去一家市三级甲等医院多次门诊就医,虽然最后借助成功的手术,已经痊愈,但他却还是耿耿于怀,这倒不是因为毛病的原因,而是对那本在这家医院看病后,各位医生书写的病历和医嘱实在让他看不明白!我亲戚给我展示了他的病历卡,其中除了1、2、3、4等阿拉伯数字外,几乎所有的汉字不是连刀块,就是缺胳膊少腿,用“天书”来形容毫不过分!
是现在二三级医院的医生太忙,要看的病人太多,因此只能压缩写病历写医嘱时的时间,省下时间为更多病人服务,因为这样省下的时间得不偿失。医生的字,不是只要医生自己看得明白就可以了,因为病人不知情,怎么能配合医生治好病?
其实,有关方面也注意到医生写的病历医嘱等是有点问题。记得2011年初,有一则消息着实让许多病家激动了一次:“今后患者到医院看病,将不用再携带病历本,只需要一张卡就能畅通无阻。据卫生部印发的《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方案》,市卫生局决定在长宁、闵行、闸北和所有三级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预计年内市民有望用上‘电子病历’。如果患者家属想带一份病历回家,医院可以帮忙打印出来并盖章签字,不会因为电子化而影响患者的知情权。”
不过,六年过去了,好像《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方案》还在试点阶段,至少没有在二三级医院全覆盖。电子病历仍然没有惠及全体病家!
在《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方案》还在试点的同时,希望多一点马红霞这样认真书写会诊记录单和病历、医嘱的医生出现,最终使如马红霞这样的医生不会再因医案上的字写得好成为新闻,而被“网上热传”、被“看到的人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