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俗是可以“易”的
吴兴人
  吴兴人

  今年又过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年。从大年夜到年初七,上海再次实现了外环线内烟花爆竹的“零燃放”。初一、初五凌晨,上海许多小区内静得可以听到行人的脚步声。

  过年放爆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说明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迷信色彩。《通俗编排优》载: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进入现代社会后,放爆竹的弊端日益严重,污染空气和噪声已为时世所不容。不放爆竹,革除旧俗,势之所然。但是,习惯势力是一种顽强而可怕的势力,它不大肯轻易地退出新春的舞台。

  上海的做法,再次改变了两千多年来形成的风俗不可易的习见。习俗也要应时而变化,要应时而改。有道是:“移风易俗。”这说明:风是可以移的,俗也是可以易的。

  “俗”是多人之行动。因此,“移风易俗”,需要大家一齐来行动。放爆竹的原意是为图吉祥。现在事情走向反面,爆竹从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演化为一只污染环境的“怪兽”。放爆竹就是放“怪兽”,就是扰乱人们的平安生活。我们要毫不迟疑地把这只“怪兽”关到笼子里去。要求是两个字:禁放。办法是令行禁止。从舆论宣传到监管动员,从禁止销售到车辆检查爆竹入市,从街道、居委干部上门劝说到民警的值班守护。买了爆竹,欢迎上交,还给予奖励。时时刻刻,不敢稍怠。从年三十到初四晚上,上海5万余公安民警与30万平安志愿者混合编组、走街串巷,全面强化街面社区巡查守护工作,终于水到渠成,实现了外环线内烟花爆竹“零燃放”目标,全市市民安安静静过了一个年。

  烟花爆竹的“零燃放”带动了社会治安的进一步好转,全市社会治安持续稳定,未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交通、火灾事故。这也是一大收获。

  雾霾减轻,宁静是福。利国、利他、利己,何乐而不为?不放爆竹,拒火神于门外,也能迎来“财神”。上海实现“零燃放”,是一种决心,是一种信心,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智慧。有专家断言,如能将“零燃放”再坚持两三年,习惯成自然,人们就可以养成不放爆竹的新习俗。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政府齐抓共管的力量。

  禁放爆竹,现已连续两年实现。这给我们以一个题外的新启发:爆竹能禁放,其他有利于民生的难题,如老工房安装电梯、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之类,只要努力想办法去做,我们同样可以做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河长制,制度与人的融合
最遥远的距离
别让艺考 空有其名
别小觑“一碗热姜汤”的力量
撕“福”
俗是可以“易”的
美国版评论/随笔A05俗是可以“易”的 2017-02-07 2 2017年02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