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缓慢”事出有因
与此同时,大厦保安已从闭路电视中发现了“电梯异常”的元凶。4名十来岁的男女孩子分乘两部电梯到达二十楼,在步出电梯之前把电梯内的所有按钮按了一遍,于是,2部电梯从停车场底层一直到顶楼三十层,每层都停下来。虽说是小孩子淘气的把戏,但足以让焦虑等待的居民愤怒。
大厦保安隐约认得其中一名女孩居住在本大厦,但翻查二十楼的住户记录并无吻合的住户登记。相信这4名小“嫌疑人”仍在“犯案”现场附近,于是,保安员火速奔往二十楼,在南面楼梯即听到欢笑喧闹声。在19楼的楼道,4名少年正在吃披萨、薄饼,喝汽水,他们显然被突然冲到面前的保安员吓了一跳,一开始对电梯恶作剧还一味抵赖,但保安员言之凿凿闭路电视上看到的一切,4名少年无奈承认。
4人中有两名住在本大厦,管理处随即通知了他们的父母,其中一名女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泪流满面地向大厦管理人员诚恳道歉;另一名男孩子是大厦小有名气的“破坏王”,父母为他的捣蛋行为已付出过不少金钱上的代价,例如,故意触动防火警钟,向大门投掷鸡蛋等。为生计疲于奔命的父母,对这个年仅12岁的儿子真是伤透了脑筋。但对儿子的惩罚,也无非是旧调重弹,两天或一个星期不准玩电脑游戏罢了。
管理物业大厦小社区,就如同一个微型政府管治一个超小型市镇一样,“小镇”内的孩子每天放学后的活动,管理大厦的职员有时可能比他们的父母或监护人还清楚。尤其是一些举止行为“出位”,直接影响到大厦正常运作的孩子,通常会先收到管理处的口头警告,如无必要,首次犯规还会向父母保密,之后才会通知父母,尤其是牵涉金钱赔偿的事宜。
为了这些精力过剩的孩子,康乐中心除了配置五花八门的运动设施外,还定期开展电影之夜、Hip Hop舞班、万圣节化妆比赛等,均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大厦设施对孩子的限制
为大厦各项活动设施齐全,但安全至上是首选。因为健身器材的特殊性,16岁以下少年不可以在健身室做运动,14岁以下少年谢绝在桌球室内活动,但乒乓球场、羽毛球室和网球场则例外,只要有成年人陪同及监护,5岁以上小童基本上也可以练习玩耍。游泳池更是没有限制,即使婴孩也可由父母陪同享用,当然前提必须是穿上游泳专用的尿片。
运动场所对孩子年龄的限制,招致少数父母的不满。单亲母亲艾琳希望每天能在跑步机上运动20到30分钟,但要带上两名分别年仅2岁半和4岁的儿女,她请求让两子女坐在健身房的一角等她,称两名孩子很听话,一定会乖乖地“静坐”20分钟等她做完运动,但这显然是这位热爱运动的母亲一厢情愿的想法。就在艾琳向管理处提出诉求的十多分钟期间,两名孩子不断地在办公室内追逐玩耍,艾琳起码有一半时间都在劝两小孩安静下来。
试想如果让这两个小孩在摆满运动器材的健身室呆上20分钟,两匹脱缰的“小野马”非闯出祸不可,艾琳也绝不可能轻松自在地使用跑步机。艾琳后来也终于明白,无奈接受为了孩子只好暂时牺牲自己喜好的现实。
世事永无完美,大厦在提供不少适合少年儿童的活动及设施的同时,也有不少限制来维护大厦的整体和谐,也因此让一些置业人士把公寓大厦列入不适合有小孩的家庭居住之列,这倒也是不争的事实。例如,活泼好动的小孩子不可能在家里随心所欲奔跑跳跃,弹琴的声浪也必须节制,晚上十时以后更严禁过分声浪传出。但公寓的物业价格始终比独立的别墅洋房便宜,也有些是基于父母的喜好和需要,因此仍然有不少有孩子的家庭选择公寓大厦为自己的理想居所,即使明知对孩子生活有一定限制,也尽量迁就配合。乔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