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社会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1年12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孩子,不能让你听不见
■昨天,张佳鸣在为社区残疾人群发短信,通知相关事宜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本报记者  徐轶汝

  25岁的张佳鸣,因遗传性内耳畸形先天一耳失聪。虽然身有残疾,但社会对他从未放弃,在长寿路街道武宁新村第二居委会居委干部的帮助下,他成为一名社区助残员,找到了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

  常怀感恩,施爱他人。担任助残员的一年多时间里,张佳鸣用他的踏实、勤奋、懂事,赢得了居委干部的肯定和喜爱;而同样身为残疾人,感同身受后的细心与关心,也让社区残疾人如沐春风。

  今年张佳鸣耳疾复发。医生断言,若不尽快安装人工耳蜗,30岁前必然双耳全聋。为了筹集20万元的医药费,视小张如自家孩子的居委干部们奔走求助,曾接受过小张周到服务的社区残疾人也纷纷解囊,长寿路街道上演着一个“爱的循环”的动人故事。

  突然间旧疾复发

  昨天,记者见到人高马大的张佳鸣时,他已经出院一个多月了,植入右耳中的人工耳蜗下个月就开通。“又期待又紧张。”小张说,经过手术,他失聪10多年的右耳即将恢复听力,现在左耳借助助听器也恢复了基本功能,这情况和半年前发病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半年前的一天,小张大清早来上班,居委会主任夏天翼发现他有点不对劲:“急得满脸通红,汗‘淌淌滴’,跟他说话都没反应。”夏主任心知不妙,拿来纸笔给他,小张写道:“我听不见了!”

  居委干部们赶紧陪他去医院,经高压氧舱和输液等治疗,听力暂时好转,但不久又出现反复。医生说,小张的病是遗传性的内耳畸形,复发频率会不断加快且不可逆转,病情会随着发病次数的增加而恶化,30岁前双耳全聋是必然的,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尽快安装人工耳蜗。人工耳蜗的使用寿命可达四五十年,安装后小张的听力基本与常人无异。但是,进口人工耳蜗价格不菲,手术费用至少需要20万元!

  (下转A10版)  (上接第01版)

  助残员尽责善良

  张佳鸣的父母都是聋哑残疾人,父亲两年前去世,母亲因身体原因无暇顾及孩子。靠着残联的补助,小张2009年拿到复旦大学网络学院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文凭,去年7月来到武二居委会。今年上半年发病时,他不敢骑自行车,为了省车费,宁愿走路半个小时来上班。20万元,对小张来说,无法想象。

  但武二居委会的干部们没有放弃,奔走求助。8月初居委会递交到长寿路街道的情况说明中,这样陈述:“小张工作一年来,品行端正、工作努力,是一个可爱、优秀的好青年。我们为人父母,不想看到这么好的孩子,今后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小张的“好”,居委会里每人都能说出一大堆故事。“作为一个助残员,他太尽责了!”居委会干部姒君慧说,小张一上任就做家访,把社区里42名残疾人的情况摸得透透的。“我们这里人户分离的残疾人占一半,小张经常和他们电话联系。”对于那些失明、肢残、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一旦居委会发了粮油补贴等补助,小张都会挨家挨户给他们送上门去。

  “小张是这里的电脑通。”居委会主任夏天翼说,去年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有大量数据需要录入处理,“有时我甚至半夜里把小张叫醒来加班,但他毫无怨言。我叫他打个车,结果他还是骑着自行车、拎着电脑包过来了。”今年上半年发病那会儿,居委会在做社区居民侨情调查,小张上午还在医院高压氧舱治疗,下午就回来帮忙。

  “小张很善良。”大学生社工小万说,小张经常买些牛奶、猫粮喂养小区里的流浪猫,可却舍不得给自己买包牛奶。今年夏天,50多岁的智障患者老胡走丢了,小张立即制作了寻人启事,在方圆3公里内边走边贴边找。3天后,果真有人看到寻人启事,通过派出所相助,老胡回家了。

  残疾人倾力帮助

  “好孩子”张佳鸣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普陀区残联、市慈善基金会、慈慧公益基金会、市红十字会、团区委、长寿路街道及多个居委会齐心协力,创造了奇迹,在一个月内筹齐手术费,10月3日,小张接受了手术。

  在武二居委会募集到的7700元中,很多捐款来自小张服务的残疾人居民。肢残人老郭是开残疾车的,每次车辆要报送材料、年检,都是小张帮忙跑东跑西,为了报答小张,家境同样困难的老郭捐了100元;智障人士蒋女士的亲人以往每次来居委会,总是抱怨多表扬少,这次听说小张病了,趁着领取帮困款的机会,捐了1000元;智障人士马瑞的母亲本是来居委会领报销的医药费的,一听此事,立即捐出刚拿到手的250元……

  在小张手术前后,居委干部组成了“妈妈团”“爸爸团”照顾他,陪他去医院复诊、和医生联系、术后陪夜、炖鸡汤。“爸爸妈妈们”的悉心照顾,不仅弥补了小张缺失已久的家庭关爱,也感动了提供人工耳蜗的代理商,对方主动表示愿意打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理财·财市解析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彩票看点
   第B01版:军界瞭望周刊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浦江华侨城]
   第B14版: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第B16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生活之友
   第B22版:生活之友/欢乐亲子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5版:生活之友/时尚乐活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公众服务
   第B29版:好吃周刊
   第B30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31版:好吃/美食点击
   第B33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34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35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36版:好吃/美食大观
易买得火警监视器终日乱叫
6岁男孩15楼摔下奇迹生还
热线专递>>>
好孩子,不能让你听不见
公交车电瓶车相撞 骑车女子不治身亡
外轮触礁 12名外籍船员获救
广告
新民晚报社会新闻A10好孩子,不能让你听不见 2011-12-01 2 2011年12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