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机出动,一击建功
在第69中队所执行的一系列“境外斩首”行动中,尤以2007年奇袭叙利亚神秘核工厂的“果园”行动最经典。事情是这样的:2007年2月,伊朗高级军官阿里·礼萨·阿斯加里叛逃,他向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关吐露了大量秘密。据他所知,伊朗除了自己发展铀浓缩计划外,还为叙利亚绝密的提卜纳核提炼工厂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
时任以色列总理的奥尔默特立即责成军方予以证实,很快一支以军突击队潜入叙利亚,在提卜纳工厂周边的沙漠提取了土壤样本,据说这些样本“核物质指标异常”,而以色列侦察卫星拍回的照片显示,提卜纳工厂已处于试运行状态。
对于这些“铁证”,奥尔默特很快下定动武决心,他命令空军启动“果园”行动,空袭叙利亚核工厂。由于距离远,装备多,以色列空军挑选F-15I战机担纲主角,并搭配G550电子战飞机和“海雕”早期预警机。
2007年9月5日23时左右,以色列空军第69“铁锤”战斗中队、第134电子战中队和第192空中预警中队接到准备实施紧急演习的命令。几分钟后,11架不同型号的飞机升空,朝西飞入地中海,不久有3架F-15I返航,其余8架飞机沿东北方向朝叙利亚北部低空飞去。
9月6日子夜,以军战机开始穿越土耳其领空,F-15I在那里拋弃了副油箱。借着G550电子战飞机的支持,F-15I成功摧毁叙利亚北部托尔·阿尔-阿巴亚德雷达站,自此叙利亚防空门户大开。又过了18分钟,F-15I飞越沙漠,抵达百余公里外的提卜纳工厂。以军飞行员故技重施,在开动电子战装备的同时,F-15I投掷的精确制导弹药命中了提卜纳核工厂的核心位置。随后,全体战机沿原路返航。
美国赠送“外交红利”
以色列从1993年开始寻求一种可执行远程轰炸的多用途战机。美国洛·马公司希望推销F-16C/D战机,而以色列国内也有专家建议购买美国诺·格公司生产的F/A-18C/D战机。但是,经过评估,以色列空军对这两款战机都不满意。
不久,以色列国防部公布了真正心仪的军购对像——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F-15E。该机自1988年投产后只提供给美国空军,被美空军视为“空中核武器”,以色列想要采购这种先进战机有一定困难。
1993年8月,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撮合下,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终于达成《奥斯陆协定》。为了报答以色列在外交的支持,克林顿承诺将继续确保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优势,允许向其出售F-15E战机。鉴于以色列的财政压力,美国政府表示可以低价转让50架“过剩”的F-16战机,这样以色列既可保证有足够数量的第三代战机,又能用剩下的预算购买一个编队的F-15E。
1994年1月,以色列总理拉宾表示接受美国的提议,购买购买21架F-15I(F-15E的以色列版本)和48架F-16,合同价值20亿美元。
F-15I充满了以色列本土改造的痕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指挥火控系统、电子战系统和武器系统。F-15I配备埃尔塔公司提供的加密通讯系统;拉斐尔公司提供的战术数据链;飞行员与领航员均配有以色列生产的头盔综合显示器。
“铁锤”成军,威力出众
如愿采购到F-15I战机后,以色列对使用F-15I战机的单位也是精挑细选,最终确定由第69战斗中队(绰号“铁锤”)担纲。该中队诞生于1948年7月,是以色列空军最初组建的4个作战单位之一。该中队曾参加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和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后一度解散,但在1969年以色列空军引进美制F-4E战机后,第69中队得以重建。1994年,第69中队被部署到内格夫沙漠深处的哈兹姆基地,准备迎接F-15I的到来。
1998年1月19日,2架F-15I战机飞抵哈兹姆基地。之后,所有战机于1999年9月前全部交付。
在哈兹姆基地里,以色列空军为F-15I战机配属了大量后勤保障人员,包括专家小组、情报收集小组及由熟练技师组成的场务人员。
当F-15I执行空对空作战任务时,主要有三种武器——20毫米机炮,视距内作战空空导弹、超视距作战空空导弹。视距内空战时,F-15I飞行员更乐意发射拉斐尔公司生产的“怪蛇-4”型导弹。在超视距作战环境下,F-15I可使用美制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
在执行空对地作战任务时,可供F-15I选择的武器包括普通无制导炸弹、集束炸弹、激光制导炸弹、JDAM联合弹药等。
F-15I在挂载4吨武器后,最多可携带16吨燃料。在加油机和生命维持设施的配合下,F-15I的续航能力几乎是无限的,特别适合执行远程作战任务。 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