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1年12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说与真实:一栋老洋房的前世今生(中)
■半球形穹顶
■大华饭店外景
  ◆沈飞德

  创办于1925年的庄俊建筑事务所是第一家由中国建筑师独立经营的建筑事务所,创办人庄俊(1888-1990)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原籍浙江宁波,生于上海,留学美国伊利诺依建筑学院攻读建筑工程,回国后任教于北京清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前身),同时被聘为驻校建筑师,负责全校的总体设计。后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广泛考察欧美建筑艺术,1924年回到上海。1925年他在上海成立私人建筑事务所,成为回国留学生最早在上海开业的建筑师之一。1927年他在上海又与范文照等建筑师发起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师学会并任首任会长。新中国成立后,庄俊参与首都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的建筑设计。1953年任北京中央设计院总工程师。1985年获国务院城乡建设部授予的“建筑泰斗”荣誉证书,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建筑学专家。1990年4月在上海去世,享年102岁。据史料记载,庄俊建筑事务所从事的第一项建筑工程是上海金城银行大楼(今江西中路20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交通银行使用),该楼于1928年建成。庄俊领衔设计的这栋花园洋房的建筑风格非常值得探讨。建筑史专家伍江先生认为,庄俊早期的作品为西方复古风格,其设计手法之娴熟完全可以与西方一流的学院派建筑师相媲美(如金城银行)。但四年后他设计的大陆商场(慈淑大楼),建筑风格发生了重大转变。此时建筑形象趋于简洁,复古装饰被彻底摒弃,立面上采用大量艺术装饰主义风格的图案。由此我考察思南路41号,从建筑的整体设计和门、窗、玻璃、护墙板、画镜框、灯饰、窗帘以及窗帘箱等的使用材料、做工来看,都有许多独特之处值得称道,堪称一流。就这栋房子的建筑风格而言,它设计于1929年,处于庄俊建筑风格发生重大转变之间,前后风格兼而有之,但更凸现出他的后期风格,檐、墙、窗、门的装饰简洁、流畅,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在建筑外墙立面(西、南、东)上镶嵌着图案别致、寓意吉祥如意的深绿色琉璃,在淡黄色的水泥拉毛大墙面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装饰效果。

  上海近代建筑有着注重实用、追求时尚和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强烈地域特征。思南路41号体现了典型的上述两大地域特征。整栋房子二楼没有一个露天阳台,但它的过道和朝南的房间,大都采用大面积的钢窗,既不浪费空间,又有非常好的采光效果,还可观赏花园美景。客厅、房间和过道都追求宽敞、明亮。宴会厅的边上有个突出建筑立面,东、南两边全是落地玻璃窗的小客厅(人称“玻璃房”),采光极佳,打开朝南的窗,花园的绿意扑面而来。底楼围着宴会厅有四扇门可直通花园,其中东面的房间、宽敞的宴会厅和“玻璃房”都有门通向一个铺设暗红色地砖的露天大阳台,站立阳台花园美景尽收眼底。如果拾级而下步入花园小径,又可抚花弄草,怡情养性,其乐融融。设计者在注重实用的同时,不忘将当年的时尚元素充分体现出来,这对接受过西方教育并对西方建筑风格深有研究的建筑师来说,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而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特征也是很明显的。作为独立式花园洋房,思南路41号也有一个大花园,沿着花院小径靠墙是一排葱郁的冬青树,常年修剪整齐;有大面积的草坪,内植雪松、古柏、香樟、广玉兰、桂花、海棠等树以及各种花卉,还在花园沿思南路一侧叠有太湖石的假山,反映了当时许多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又沐浴着欧风西雨的中国人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特别是这栋以西班牙式风格为主的现代建筑,还大胆吸收了其它建筑风格的元素,主要是建筑西侧的半球形穹顶。这个西方古典式建筑的半球形穹顶并不是西班牙风格建筑所具有的。

  拥有蒋介石宋美龄结婚饭店的半球形穹顶

  有一点需作特别说明的是,从思南路方向可看到一个暗红色的半球形穹顶镶嵌在红瓦黄墙的建筑中,外面略显峥嵘,里面气象万千,那就是这栋房子最富特色的圆厅。这个圆厅有数十平方米,呈八边形,是袁宅的家庭舞厅。圆厅的门与宴会厅的过道相连,正对门的西墙是一块大镜子,如今镜子已移去,悬挂着一幅大油画(文史馆馆员、油画家张苏予作);朝南有一扇图案别致的彩色玻璃边门,开门出去就是个大盥洗室(朝南的主卧与之相通);靠北部有个设计精巧的小酒吧。舞池是圆形的,四边布置沙发,小酒吧设在向北突出部位,设计巧妙,小巧雅致。可惜的是,今天圆厅的小酒吧已不复存在了。不过仍可想见当年主客在优美乐曲旋律中翩翩起舞,一曲终了,举杯品酒,或坐或立,细语交谈,多么的优雅和潇洒,全无社会上商业舞厅的那种嘈杂喧嚷、灯红酒绿。圆厅的精华之处除了门窗是彩色玻璃外,还有门柱和穹顶下方精细的手工木雕,但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半球形穹顶。

  关于这个半球形穹顶的来历极富传奇色彩。我刚到文史馆就听说圆厅半球形穹顶是从大华路(今南汇路)的大华饭店整拆整搬来的,后来糜耕云馆员也是这么对我说的。他回忆道:“大华饭店的事我去问过住南汇路的朋友,麦边花园内有大华饭店,圆厅就是从那里搬来的。”旧址位于南京西路繁华地段的大华饭店(位于今南京西路之北、江宁路与南汇路之间)在民国史上大名鼎鼎,它就是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举行世俗婚礼的地方,那天来自社会各界的1300多名中外宾客相聚大华饭店舞厅,曾一度成为海内外媒体报道的焦点。据沈福煦、沈燮癸在《透视上海近代建筑》一书中介绍大华饭店时说:它是一座西方古典式建筑,该“建筑的东西两端屋顶上还装饰有圆形小穹顶”。再说这个半球形穹顶上盖鱼鳞状红色铁板瓦,穹顶顶端还有半圆状玻璃帽座和塔尖,用以透光与防雷。从室内仰望穹顶,顶部是一圆形彩玻璃,图案拼置大气、华丽,一眼望去,色彩斑斓,艳而不俗,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顶点有大吊灯垂下,惜已非原物。据说这样的半球形穹顶在上海滩是独一无二的。为了证实这种说法是否正确,1990年代我在与友人一起写作《上海名人故居沧桑录》一书过程中,一直非常留意考察上海的特色建筑,的确再也没有发现第二个相同的半球形穹顶建筑。因说它是从大华饭店搬来的,我在查阅大华饭店的历史照片时,果然见到一张大华饭店舞厅中有个与思南路41号非常相像的半球形穹顶;最近又在娄承浩、薛顺生编著的《消逝的上海老建筑》一书中看到一张大华饭店外景的旧照片,在建筑的东侧有一个与思南路41号一模一样的半球形穹顶。由此确信有关它的传说以及文史馆糜耕云馆员所言不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理财·财市解析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彩票看点
   第B01版:军界瞭望周刊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浦江华侨城]
   第B14版: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第B16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生活之友
   第B22版:生活之友/欢乐亲子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5版:生活之友/时尚乐活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公众服务
   第B29版:好吃周刊
   第B30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31版:好吃/美食点击
   第B33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34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35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36版:好吃/美食大观
传说与真实:一栋老洋房的前世今生(中)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B08传说与真实:一栋老洋房的前世今生(中) 2011-12-01 2 2011年12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