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补贴 分发到位
去年,上海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在全市剧场采购200场档期,免费提供给民营院团演出,并对部分民营院团的高质量演出租赁设备进行补贴。张军昆曲艺术中心、现代人剧社、金星舞蹈团、勤苑沪剧团、徐汇燕萍京剧团、海邻爵士乐团有限公司等18家民营院团的211场演出获得免费演出场地补贴。
除了演出成本的大头——剧场租金享受免除外,对于优秀剧目的修改提高、海外精品的版权购买、民营剧团参与全国性或跨地区的艺术赛事、文化交流等方面,上海也给予了资金扶持。
上下扶持 连成网络
获得民营院团扶持资金的现代人剧社透露,上海各个层面的文化扶持资金正在逐步织就一张“服务网”。在市一级层面,文化发展基金会已经形成了一年两度的项目评审和资金发放流程。区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也纷纷向文化倾斜,如浦东、徐汇、长宁、静安等区用于文化发展的资金均以每年百万元甚至千万元计。
上海有民营院团近80家,每年演出场次7000余场,占全市演出总数的八成左右。他们的演出从市中心延展到田埂村头、学校厂矿。对一针一线都要精打细算的民营院团来说,申请资助的“口子”多了,就能更精心地去磨砺剧目,提高演出质量。
奖掖佳作 不问出身
张余、张军等民营剧团人士一致认为,此举更大的意义在于对民营院团的高度认可,荣誉感更甚。优秀作品“不问出身”,这样的体认,使得民营院团欢欣鼓舞。
扶持资金的“取向”,引领民营院团走向努力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方向。据悉,今年起,将有不少民营院团加强公益性演出,针对学生增加演出场次,争取做到本市高校本科生在4年时间里,至少能走进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上海文化广场剧场这3家标志性剧场观看1次演出。对民营剧团的“输血”,最终受惠的是广大观众。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