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不知怎么订票
张平是哈工大威海分校材料学院电子分装技术专业的大四学生,现在已被济南市某公司录用。去年年底通过电话订票的方式,张平订了一张1月10日回山西朔州老家的火车票,整个订票过程不过3分钟。元旦那天当他到威海火车站取票时,看到很多人仍然在售票窗口购票,对于售票员需“电话订票”的说法感到很不理解,问“打什么电话,怎么打”,尤其一些农民工和上了年纪的老人,甚至都不知道电话订票这回事。
坐在返回学校的公交车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问张平,“我刚从火车站回来,卖票的说得电话订票,怎么订啊?”希望张平能够帮忙订票,张平通过电话订到车票,老大爷马上下车返回火车站取票。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张平,他随老大爷下了车,回到火车站,找到火车站的工作人员,说了他的想法。工作人员很赞同,当即给张平发了印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红色绶带。
自制“电话订票宝典”
第一天帮人电话订票的经历,让张平很有成就感。“我帮助过的人,拿到票后都会拿着车票来感谢我,有的人甚至要请我吃饭,有的还要给我钱。”张平没有接受别人钱,也没去吃饭,但是他们的感谢张平记在了心里。
由于火车站张贴的订票流程图很多人看不懂。张平决定制作一张详细的电话订票流程图。“威海只有3趟车,分别是到北京、济南和汉口,电话订票中很多操作都是用不到的。”张平手写了一张以威海到汉口为例的电话订票流程图,清晰易懂。
第二天晚上,张平对流程图进行了改进,把订票流程简化到“听到……后按1”。张平制作的电话订票流程图让火车站负责人感到很高兴,第三天将流程图打印出来,张贴在售票大厅最为显眼的地方,并复印了很多份流程图分发给需要的人。
举手之劳带给别人快乐
从上午9点30分到下午5点,火车站仿佛成了张平的工作单位,张平每天大概要帮助400多人打电话订票,给旅客讲解订票流程,分发传单,有时张平打电话打到手软,说话说得口干,站得脚都发麻,但他很快乐。
“有一天,一名聋哑人让我帮助他订票,由于他不能听说,只好把要去的地方和时间写在纸上给我看。”张平告诉记者,当聋哑人拿到车票用手语向张平表示感谢时,张平更觉得自己的举动很有意义。
威海每天下午3时开始发售车票,这个时段是订票最为困难的。一次张平帮人订票,从下午三时打电话一直打到3时半才打通,张平总是告诉那些订票的人,要不停地打,总会打通的。
“累不累?烦不烦?”面对记者的询问,张平说:“我见到了太多订不着车票后的失望表情,看到了太多农民工兄弟手提大包小包回家过年的急切。如果不是亲身去体会,你真的不会了解他们的无助,你真的不知道自己的举手之劳,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快乐。”
因接到录用公司开会通知,张平将在济南逗留几天。在济南火车站,他发现同样有很多人不了解订票的具体流程。张平再次在济南火车站为人讲解电话订票和网上订票的流程、帮人订票。
他的举动让人特别温暖
1月2日,在张平的帮助下,来自新疆的高齐岳买到了回家的车票。随后,高齐岳和张平成了朋友。高齐岳说,这个阳光、热情的年轻大学生的举动让他心里感觉特别温暖。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那种久违了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威海的侯女士说,1月2日,她在火车站没买着票,前去咨询了做志愿服务的张平。张平告诉她,省外的火车票只能通过网络预订,他回去后可以帮助侯女士在网上买。连续两天,票都没有订上,张平每次都会致电侯女士说明原因。第三天,侯女士的女儿订到了票,却不能网上支付,她再次求助张平。张平二话没说,帮素不相识的侯女士支付了544元的车票款。
“要是没有小伙子帮忙,我们老两口只能两眼一抹黑。”侯女士说。
“订票哥”火了,张平自己有点不相信:“我真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的赞誉,我就是一个有空余时间的学生,希望帮更多的人回家过年。”
据齐鲁晚报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