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同伴相处最快乐
“幸福就是带着激情做每一件我喜欢的事”“幸福是在操场上尽情挥洒汗水、享受阳光”“幸福是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幸福是小丑手里的气球,一个留给自己,一个送给别人,一份放飞天空”……在该校向全校征集的幸福问卷中,同学们的答案生动有趣。
在所有答案中,“和同伴在一起”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为了了解同学们心声,该校制作了纸质版“快乐微博”,贴在各班墙上,由同学们自己记录生活中的幸福点滴。和同学一起组建社团、一起攻克难题、一起参加体育训练再一起回家……“身边有无数的好朋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放弃你。”初一学生卢易说。同学们自发成立了校报《萌·翔》,特别辟出“寻找达人”板块,小主编宋如嫣说,“在我们心目中,不仅是成绩好,各方面有特长的同学都是达人!”
家长
尊重孩子拉近距离
在孩子们珍视同伴友情的同时,快乐文化节的舞台上,一场由学生和家长对话说出了家长心中的困惑,“你小的时候,我叫你念儿歌,一句话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为什么现在你总是嫌我唠叨啰嗦?”在十几岁的孩子眼中,父母不再是最亲密的伙伴。“我有一次只
是想跟妈妈聊聊八卦,但是妈妈却很严肃地跟我说了一通不能早恋啊之类的大道理……”一名初二女孩觉得,这导致自己把越来越多事情藏在心里。
吴女士发现,读预备班的女儿开始喜欢戴着耳机做自己的事情,无声地告诉爸爸妈妈“我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起初,吴女士确实有些失落,但她也尝试着用其他方法主动走进孩子世界。她会主动提醒女儿邀请伙伴到家里来玩,“一方面可以帮助女儿建立友谊,另一方面,我也能观察她的朋友圈如何。”吴女士说。
女孩江宁的爸爸挺自豪,觉得女儿还是挺愿意跟他聊心事。他的心得是“不要用孩子的成绩,满足大人的虚荣心。”江先生觉得,适度的松绑,是保持亲子互动的妙招。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