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学期结束,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做教师的都会收到一份“学生对老师的测评”,让你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五年前,我收到的一份特别的“测评”,我把它视为一份特殊的“年终奖”,忆想这份“年终奖”,至今仍感慨颇多。
那年我执教的高三班在参加区期末统测中,几遭“滑铁卢”,班级均分排名跌至年级倒数第二。然而,就在闲言碎语不断的情况下,孩子们仍给了我一份客观而公正的优秀评价,对我来说,这是一份特殊的“年终奖”。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他们看重的也许并非是“分数”排行榜,而是身为人师的品格与魅力。
当教工大会结束,年级组长发下这份“测评”时,我忐忑不安的心终感欣慰,却亦深怀悔意——因为我曾经想放弃他们。是一位学生的博文让我良心发现,重新振作起来,带领他们跨过了高考这道坎。
那是在高三下学期开学的第二天晚上,在一位学生的博客上,我偶然读到了一封令我感动不已又愧疚万分的“写给方老师的信”。信中写道,“我们很恳切地希望方老师您千万不要放弃我们。我们看得出,您很生气,您不喜欢我们,甚至对我们感到有些许的失望,但请您千万不要放弃我们,这是我们的普遍希望。我们很喜欢您,您在我们这些孩子心中是一个好老师,总是倾尽全力地教授我们知识……摔倒了,就在原地爬起来,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我们有信心不哭地爬起来。在这时候,大人应该拉孩子一把,不是吗?而不是发火,斥责孩子太顽皮。也许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是我们真的很希望方老师您不要放弃我们,携手与我们度过这最后的半学期,为我们人生的起点和您事业的终点(我送走他们后就要退休了)都划上一个很完满的句号……”
读罢此信,我的内心深受震动。我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太自私了———只顾自己所谓的“名誉”而不考虑孩子们的感受?是否太患得患失了———只想着“分数”就是奖金而全然不顾孩子们的希望与前程?人道是“师情若父”、“师恩难忘”,殊不知“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情感这东西从来是彼此交流,双向沟通的。在我深感彷徨之际,他们却给了我信任与鼓励。
我已告别“粉笔生涯”近四年了,但我一直感怀和珍藏着孩子们送我的这份特殊的“年终奖”以及那篇令人难忘的博文。因为在我看来它寄予着孩子们对我辛勤付出的尊重与真正的褒奖,岂可与金钱相并论!
今年元旦,还有学子发来短信,“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财富不是一辈子的朋友,朋友却是一辈子的财富。认识特别优秀的你,真好!祝新年快乐!”师生一场,缘分难得,做孩子们“特别的朋友”,我亦觉很值很值。
明请读一篇《年前的“愚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