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有点滑稽。我这个已经虚龄八十八岁的耄耋老头,最近在睡梦中突然莫名其妙地大唱童稚时代唱过的一只老歌:《燕双飞》。我在那里唱得感情非常投入,唱到最后几句歌词时竟至声泪俱下;醒来后两只眼眶里还噙满了热泪,很有点自作多情的痴态。
这支《燕双飞》的老歌,是我七八岁时由我大哥教会我唱的。大哥每次遇上假期回到家里来,总爱拉着我一头钻进书房,在风琴上弹奏这只歌的曲调,一边教我学唱这支歌,一遍又一遍地唱上大半天。结果,他给我教得多了,就这样一字不差地教我唱会了这支歌。在这同时,我还偷偷学会了像他那样弹奏风琴,弹奏的也总是这支歌的曲调。过了一年多,也许是熟能生巧,这支歌的全部曲调,我在风琴上闭着双眼也能弹奏得“得心应手”,真正到了“滚瓜烂熟”的程度,最终就成了我在亲友们面前卖弄“才艺”的“首选保留节目”,直至长大成人。
《燕双飞》的歌词完全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很像宋代文学家们所写的词。虽然大哥给我作过详细的讲解,实际上那时候我只能说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但在这“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中,却也使我感受到歌词通过对一对燕子的书写,所描绘的景物和情感,有多么的美好动人,如诗如画啊!
正因为如此,到了现在,差不多有八十个年头过去了,我却仍然能够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
我记忆中的《燕双飞》老“版本”,全文如下:
燕双飞,画栏人静晚风微∕记得去年门巷,风景依稀,绿芜庭院,细雨湿苍苔∕雕梁尘冷春如梦,且衔得芹泥,重筑新巢傍翠帷∕栖香稳,软语呢喃话夕晖∕参差双翦,掠水穿帘去复回∕魂萦杨柳弱,梦逗杏花肥,天涯草色正芳菲∕楼台静,帘幕垂,烟如织,月如眉∕其奈流光速,莺花老,雨风摧,景物全非∕杜宇声声唤道:“不如归!”
我怕我记忆中的老“版本”未免有误,于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在网上试着搜索了一下这支歌的有关信息条目。令我万分高兴的是,很快搜索到了有关《燕双飞》的不少信息条目。其中不仅有全部歌词,而且还有整只曲谱。我认真浏览了好多遍,发现有的网友提供的歌词,和我记忆中的歌词,除了个别的用词有点出入外,大体上都是相互一致的;特别是带有整只曲谱的那个歌词版本,与我记忆中的可以说全都相同。这就让我敢于相信,我小时候大哥教我唱的《燕双飞》,不论是歌词还是曲调,应该说肯定不会错到哪里去。
我真得好好感谢互联网这个高科技的信息传播平台。它不仅使我核对了《燕双飞》这支歌的歌词和曲谱,还让我知道了这支歌的来源、出处和作者等等。原来它是1932年由天一电影公司拍摄的故事片《芸兰姑娘》的插曲之一,词作者和谱曲者均为高天栖,主唱者为当时的电影明星、被评选为电影皇后第二名的陈玉梅。《燕双飞》这支歌曾由百代公司灌制成唱片,并在当时社会上流行一时,后来还被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经典歌曲》和《早期流行歌曲集萃》等选集出版。
我怎么也没有料想到,原来,八十年前的流行歌曲,歌词竟能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富有生活情趣和艺术意蕴,以至使我这个对某些流行歌曲曾经抱有某种成见的老顽固,居然也会成为它众多忠实歌迷中的一员,如痴如醉地唱了一辈子,直至今天还会在睡梦中声泪俱下地“大唱特唱”!
是的,真正的艺术美是永远不会被湮没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