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苗子的人生旅程中,常常表现出巧合性。1932年3月,他只身来到上海,被吴铁城安排做他的文书并到上海市公安局监印,拉开了他民国从政生涯的帷幕,从此在历史漩涡中前行;十七年后的1949年5月,他告别民国的最后一幕,也是在上海公安局上演。
“我今天一百岁了!”2012年新年第一天,躺在北京朝阳医院病房里的黄苗子先生微笑着说。一个星期后,1月8日,上午11时27分,这位老人走完了几近一个世纪的人生。
黄苗子本名黄祖耀,小名“猫仔”,1913年出生。1929年8月3日出版的第67期《上海漫画》上,发表了来自香港的学生展览中的三幅作品。其中一幅《魔》则是黄苗子的漫画,作者署名“黄祖耀”。后来,这位黄祖耀将“猫仔”二字各取半边,改笔名为“黄苗子”,从此,人们通过书画和文字作品熟知了“黄苗子”这个名字。
漫画家、美术史论家、书法家、作家、书画鉴定家……加在黄苗子身上的文化称号可谓不少。他的确是一个热爱文化到了极点的人。从三十年代初投身于艺术创作,一直到去世,八十多年时间里,哪怕经历战争,哪怕身处历史漩涡,甚至蒙受多年牢狱之灾,他始终全身心拥抱文化。百年风雨中,对文化的热爱支撑他走过一次次磨难,让他活得踏实,活得有滋有味。他很好地履行或者说完成了一个文化人应有的历史使命。难怪在即将告别这个世界之际,他坦然而满足地说:“我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
事做完,人走了。他带走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和无数故事,历史风云背后的某些隐秘,甚至也因他的故去而再也无从披露,无从知晓——因为,他是文化人,同时也是民国政治圈中人。在民国期间的近二十年时间里,由于其特殊身份,黄苗子在国共博弈的风云变幻中扮演着一个极为特殊的角色,他活动于明暗之间、左右之间。如果他能将亲历的从宋子文、孙科到吴铁城、俞鸿钧、王新衡等民国要人的方方面面一一写出,真的会是一本厚重而吸引人的大书。
在完成《人在漩涡——黄苗子与郁风》一书后,近些年我曾与苗子先生做过多次录音访谈,书名也早已拟好:《黄苗子谈民国》。然而,牵扯头绪甚多,整理难度极大,进展一直不顺畅。如今,这一构想再也无法实现了,至为憾事。
国民党要员吴铁城的关照
国民党元老吴铁城,将黄苗子带进了民国时代的政治漩涡。
1932年春天,不到二十岁的黄苗子,因喜欢漫画,偷偷离开香港,只身前往上海投奔《上海漫画》杂志主编叶浅予。本是为艺术而来到上海,没有想到由于父亲的一封电报,让他一下轮船,就被时任上海市市长吴铁城派来的人接走。黄苗子这样回忆父亲与吴铁城的关系:
吴铁城和我父亲,既是广东香山的同乡,又是同盟会会员,吴自民国元年起,追随孙中山先生左右,得到孙中山的信任。我在八九岁时,吴到香港,都来看我父亲。孙中山讨陈炯明之役,吴在香山组织东路讨贼军,我父亲曾参与此事,短期任过秘书长。我十来岁的时候,他们常有书信往来,这是我知道的。(与李辉的谈话,1996年5月)
黄苗子的父亲与吴铁城亲如兄弟,所以,又有黄苗子是吴铁城“干儿子”之说。年轻的黄苗子走进上海,从此成了吴铁城的嫡系,这就决定他将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在随后的将近二十年时间里,黄苗子的生活道路就再也无法与吴铁城分开。他每一次职务的升迁,他的行踪变化,几乎都与吴铁城有关。吴铁城担任上海市市长时,黄苗子先后在上海公安局监印科、上海市政府机要室担任科员;抗战爆发后,吴铁城担任广东省政府主席,黄苗子成为吴铁城办公室的机要秘书;吴铁城担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黄苗子成为部长室总干事;吴铁城担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黄苗子任中央秘书长办公室总干事;抗战胜利后,黄苗子又到吴铁城的好友、财政部长俞鸿钧手下担任要职。
有吴铁城的关照这一特殊背景,喜爱艺术的黄苗子有了资金、人脉等方面的便利和优势。多年间,在朋友眼中,他一直是上海以及香港、重庆时期文化界一位“乐善好施”的重量级人物,从帮助夏衍创办《救亡日报》,到资助美术界开展活动……
“我不管什么是左派右派。我对共产党没仇恨,对国民党也没好感。但我喜欢帮朋友的忙。”这是黄苗子三十年代到上海之后开始形成的想法,这一想法决定了他在文化界的特殊性。在朋友眼里,他是最可信赖的人,同时,他又是交际最广的人。不管什么政治态度政治倾向,不管身处何种地位,他最为看重的是人品。所以,他的朋友最多,左中右都有,只要朋友找他帮忙,他都会乐意去做。
一次,《良友画报》编辑郑伯奇打来电话,告诉黄苗子有个作家穆木天被捕,郑伯奇希望他能帮忙解救。黄苗子当然清楚他们与“左联”有关,便立即通过关系找人说情,后来穆木天被释放出来。画家庞薰琹的决澜社里,一位叫周真太的画家受到特务追捕,下落不明。庞薰琹找到黄苗子,希望能够打听到消息。黄苗子便到上海公安局侦刑队询问,打听到没有被捕,根据情况分析他已经逃脱。
陪都重庆的特殊婚礼
黄苗子与郁风认识很早,他回忆说是在1935年左右,在叶浅予家里。那天叶浅予与黄苗子正在谈刚到上海、开始发表作品的郁风,郁达夫就带着侄女郁风进来了。一进门,郁达夫边上楼梯边大喊:“叶浅予,叶浅予!”黄苗子认识郁达夫,没有注意到后面还跟着一个姑娘,就对达夫说:“达夫,你还不管管你的侄女!”郁达夫回答:“你瞧,我带她来了!”
黄苗子愣了一下,颇有些尴尬。接着,大家开怀一笑,事情也就过去。将近十年后,两人走到了一起。早就以革命者自居的郁风,多年来一直在夏衍领导下从事左翼文化活动,在夏衍的促成下她才下决心在1944年与黄苗子结婚。他们的结婚,当年在陪都文化界乃至政界颇为引人注目。
1944年5月20日,黄苗子与郁风的订婚仪式在重庆郭沫若家中举行,由夏衍主持,柳亚子为他们的订婚题词:“跃冶祥金飞郁凤,舞阶干羽格黄苗。”郭沫若在柳亚子赠诗基础上而作:“跃冶祥金飞郁凤,舞阶干羽格黄苗。芦笙今日调新调,连理枝头瓜瓞标。”这里,芦笙即苗族的乐器,而“连理枝头瓜瓞标”,为祝结婚以后瓜瓞绵绵、多生贵子的吉利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