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哲人的笔记读得很少,原因很简单,怕见他们那些深奥难懂费琢磨的语言。但读过《文化的价值》一书后,一点也没有这样的感觉,说实话,我算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
“每天清晨,你必须掀开废弃的碎砖石,碰触到翠绿的、生机盎然的种子”。这就是维特根斯坦诗人的语言;“一个新词就像一粒播下的种子。”这就是维特根斯坦笔下的哲学思维。在《文化的价值》中,到处都是这样的语言,比如:“门德尔松是这样的人,当他周围的人都快乐时他才快乐,当他生活于善良的人们之中时他才善良。他没有树完美。无论周围发生什么事,树都执拗地挺立着。我也像树那样,并为它所吸引。”有时题目的本身就带着哲理,“我的世界没有悲剧”、“智慧是灰色的”等等。
这本笔记有的简短,有的较长,但无论长短,都是语言优美,寓意深刻,给读者以无穷无尽的享受。在这些普普通通的笔记里,蕴藏着让人过目不忘、也难以忘怀的“格言”,这让这些著作有了摄人心魄的魅力,让人捧读再三,不忍放下。
作者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被西方学者称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文化的价值》是他的最后遗稿,也是二十世纪最富灵感和诗意的文化随笔。
读过维特根斯坦的《文化的价值》一书后,有一种还想看他其他著作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