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妙香弟子黄定先生,人称“老黄牛”,生前为中国戏曲学院及其前身中国戏校的教师,如今中年以上的京剧小生名家多数得到过他的传授,其中包括领军人物叶少兰。黄定出身于山西望族,岳丈张继是国民党元老。他上世纪40年代从西北大学法商学院毕业,业余拜姜妙香学戏,于1949年下海当演员,先后加盟华北平剧院、中国京剧院、总政京剧团等。后来因病脱离舞台,专门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成为姜妙香的助手。
黄定的“老黄牛”雅号是“文革”期间被传开的。在五七干校里,起先大家把这位锅炉房的“节煤标兵”称为“老黄”。干校远离城市,学员节假日外出受到限制,理发成为一个难题。于是“老黄”挺身而出,主动担当义务理发员。每天收工后,别人可以休息,而他又拿起剪刀梳子乐呵呵地忙开了。从班到排,由排到连,“被服务”的圈子滚起了雪球,最后连前来“军管”的解放军干部都来了。那个时期大家很穷,那些破旧的塑料鞋和雨靴成为“鸡肋”,用之不行,弃之不忍。此刻“老黄”又站出来担任义务修鞋工。如此助人为乐数年如一日,有口皆碑,大家称“老黄”时由衷地添了一个后缀——“牛”。
忍辱负重的“老黄牛”最有韧劲。有一次山东省京剧院的耿天元专程赴京学戏,假期只有三天。然而此时黄定的孙女大病,也要他照顾。黄定采取见缝插针的办法。他让耿天元同学陪自己去医院,在孙女输血治疗期间,师徒二人去近处一位朋友的院子里,搬来小板凳坐在树荫底下唱起来了。由于天气炎热,连日劳累,黄定唱了一会就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瞌睡。然而此时他的耳朵似乎没睡着,若是学生唱错了,他会立刻睁开眼睛叫停。过了一会,黄定抹了抹眼窝说道:“困劲儿已经过去了,咱们继续说戏吧。”
在中国戏校里,黄定教过历史、地理、自然常识、京剧史等课程,课时量有时达到每周二十几节,乐此不疲。上历史课时,每讲到一个朝代,他都会列举十几出传统戏,帮助学生弄清楚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历史背景,教大家如何区别正史和野史。有一年学生排练《草原英雄小姐妹》,黄定就以对乌兰察布盟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的分析,作为那个学期的期末考试题。黄定讲课就像好演员登台,以情动人,善于调动观众的情绪,因此非常吸引人,课堂纪律特别好。
1994年11月底黄先生病重期间,小生名家于万增去病房探望。看到老师腹部胀得很大,鼻子和手上都插着管子,便不忍打扰,只是把入选春节戏曲晚会,准备唱《监酒令》的消息告诉老师。可是黄定非要他把《监酒令》给自己唱一遍,然后一句一句地为他讲解。由于身体极其虚弱,黄定说戏时竭尽全力。他告诉于万增:“无限惆怅”的“无”字音应该怎样咬,“三尺剑”的“三”字行腔如何扬起来,节奏转换处应该怎样处理等等。于万增数次要求老师休息而未果,只好含着泪水,心疼地任凭老师把整段唱腔“抠”完……五天之后,黄定先生与世长辞,病榻《监酒令》乃成绝响。
上海边防出入境检查总站,已经走过了60年不平凡的历程。明起刊登一组《国门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