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夏天,居委会出面,为辖区内的人家替换有线广播,居民只要负担很少的一部分工本费,明摆着是占了便宜了。
多出三毛钱,有线广播上可以安装一个调控音量的开关,出一毛五分,也可以安一个拉线开关,拿不出这笔费用的人家,有线广播就只能一直打开着,大清早或者深夜里,其他人家的有线广播都关着,能量集中在没有开关的人家,再加上四周安静下来了,有线广播的声音就显得特别响亮。
这一年我开始上小学了,早上6点30分,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我就背起书包出门上学。巷子里的门窗,传出来的全是播报新闻的声音,一路走过去,正好能听完一段比较完整的新闻。
先头广播的,全是我们国家的事情,这是相对重要的新闻,要是慢悠悠地往学校里去,一般总是在新闻将要结束的时候,播报越南游击队又击落了一架美国人的飞机,并打死或者俘虏美国士兵多少人。当时也没有想到怎么没有美国人打越南人的事情的呢,心里只觉得美国真是不中用,在越南打了败仗。
晚上8点30分,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换了一个名称,性质和内容与早上6点30分的节目差不多,这时候我要洗脸洗脚上床睡觉了。
当时有线广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播放样板戏,有全本也有选场和选段,现在好几家京剧团重新排演《沙家浜》《红灯记》,有人说,这是不堪回首的记忆,再大张旗鼓地公演,真是太没立场了。其实这仅仅是认识问题一个方面,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更多的还是当年生活的一种记忆,勾起来的全是曾经有过的日常生活。
除了新闻和样板戏,有线广播还要播放一些歌曲,有一首歌曲好像名叫《路边有颗螺丝帽》,唱的是“路边有颗螺丝帽,路边有颗螺丝帽螺丝帽,弟弟上学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螺丝帽虽然小,祖国建设不可少,捡起来,瞧一瞧,擦擦干净多么好,送给工人叔叔,把它装在机器上,机器唱歌我们拍手笑。”
这首歌我就是跟有线广播学的,但只不过唱唱而已,也从来没有捡着螺丝帽上交过,当时大家就觉得捡个螺丝帽太小题大做了。
有线广播相当于电话中的座机,收音机和半导体有点手机的意思。当时我们家有一架很像样的红灯牌收音机,是我父母结婚时的纪念品。因为这架收音机是有短波频率的,我父亲很严肃地关照我们,不许去碰它。所以当我父母不在家,我第一次打开收音机的时候,感觉从那一刻起,自己仿佛是混在好人中的一个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