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晦涩难解的深层阅读作品,大众读者对轻松浅显的通俗读物有更多青睐,在上海各大书城的畅销书展柜前,拥满了捧读者。阅读的层次只分立,不对立,方能使阅读更为现代人亲近和尊崇。
专家推荐优秀读物
4月23日至5月上旬,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组织业内专家遴选推荐的“世界读书日”100种优秀出版物,将在本市各大书城和大中型书店等主要发行网点设立专柜专架、举办主题联展,这些优秀出版物中涉猎范围宽广,有艰深的文史哲作品,也有通俗读物。在世界读书日“亲近阅读”的倡导下,开卷有益总是被提倡的。浅阅读有时候更意味着“精准化”,它的群体也在迅速膨胀,知识精英也有吃快餐的时候。假如说深阅读曾经是一场饕餮的盛宴,它在如饥似渴的时代里填补了人们空虚的胃,而面对浅阅读,人们能做的是像一个美食家一样不断浅尝辄止。
浅阅读不能看作是“浅薄”,“浅”实质是轻松、轻快、轻灵,也可以指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的阅读。“浅”与“深”,每个人可根据职业、立场、心态不同,选择不同阅读方式。不过,政府部门和学界时不时地提出好书的推荐榜也是一项“智举”,引导一种读书取向,努力避免读者将有限的精力耗费在寻书过程中。
名家建议“读书无用”
浙江省作协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夏烈则一再提倡“当代阅读的生态链”,他分析道,书籍的大江大海中各种“生物”参差多态,每一层的阅读生态链中都会有不同层次的庞大读者群体,那么,就应该有具有代表性作者,为读者提供阅读的养分。
在去年上海书展上,易中天的“读书无用”说让主办方惊出“冷汗”。他解释,如果用功利的眼光看待读书,一旦看完整本书后发现其不能给你带来钱财、功名,会认为读书无用;如此实用至上的想法,不能让读者收获读书乐趣。他认为,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他说,自己平时读书杂,读《三国演义》、诸子散文,也读《哈利·波特》和阿加莎的推理小说。作家王小鹰建议大家不带功利目的地看闲书、混看书,将阅读变成一种兴趣。
无谓深浅开卷有益
金庸的武侠小说可能在20年前算得上不务正业的浅阅读,但如今已经被很多读者和学界列入了中国的经典名著。很多读者喜欢在网上乐此不彼地寻找新生代写手们的新作,一部部网络小说被拍成了电视剧,比如最近热播的《后宫甄嬛传》,借电视剧同步热播的东风,小说在各大书店的销售势头令人惊讶。有读者认为,阅读观之间只有分立,没有对立,读者有自由在不同的读本之间进行选择,无所谓深浅,只有读与不读。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