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5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半小时音乐纪念“9·11”
吴同
  ◆吴同

  昨晚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上演奏了一部美国著名作曲家约翰·科里亚诺的新作《甜美的早晨》。这部作品的主题是为纪念“9·11”事件10周年,由上海交响乐团与纽约爱乐乐团共同委约作曲家创作。但为什么却用了一个这么情绪截然相反的标题呢?音乐会的节目单上,作曲家把自己写作这部作品的前后经过与构思写了下来,我们摘要刊载如下,让读者了解两国音乐界为纪念这个震惊世界的悲惨事件而作的努力。

  当阿兰·吉尔伯特请我写一部纪念“9·11”十周年的作品时,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写。阿兰想要一部大型作品,大约半小时长。虽然我想象写一部管弦乐沉思曲,但我无法让它长达半小时。

  如果写一部包含沉思段落但也包含戏剧性和外向性的作品,那我就会掉进一个可怕的陷阱:许多观众脑海中会生出那灾难性的一天的许多场景——飞机撞入世贸中心,人们从楼顶坠落致死以及两幢楼最后在他们眼前倒塌、起火……让人听到这充满汹涌戏剧性的音乐而不想像伴随这音乐发生的事件,或者反过来——这都不可能?或者将这部作品写成描述那个不可想象的灾难日的音诗——我绝不会,也不要这样的音乐。然而,怎样才能让观众避开这些画面的记忆?

  于是,很明显,我需要写一部有唱词的作品。我需要其他画面,既能排斥、又能补充我们可能会带进音乐厅的、太过鲜明的记忆。这会是怎样的画面呢?它们又如何既能和主题关联,又互相联系?

  10年过去了。我明白我需要的是一组能把“9·11”置入更大主题的歌曲。因此,我选了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四首诗。

  第一首是切斯拉夫·米沃什的《关于世界末日的歌》。这首诗1944年作于华沙,表现一个寂静的场景:一片宁静,但仍暗示着可能到来的混乱。诗人对日常事物的描述则因下面这句而变得令人胆寒:“没有人相信正在发生的事。”我给这首诗的音乐是轻声而静止的,音量和张力都没有增加。

  击碎这份平静的是第二首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记载希腊王子帕特洛克罗斯指挥的大屠杀部分。每一次击杀都有细节叙述,而音乐也格外残暴冷酷。

  接着是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的《战城南》。这首诗似站在远处观望一场血腥的战事,语言冷静,氛围明确:士兵有如“蚁军蜂拥”。叙述者平静地诉说“妾家夫与儿,俱在鼙声里(我的丈夫和儿子,都在那战鼓擂起的地方)”。她的悲苦及其成因——战争,在乐队间奏里涌起,在乐队对叙述者主题的深思中达到高潮。

  乐队渐渐松弛,引入这个套曲的标题诗:哈堡的《甜美的早晨》。也许有人知道这位诗人是《绿野仙踪》《彩虹仙子》的词作者。

  《甜美的早晨》作为这个套曲的结尾,梦想着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这个梦也许无法实现,但无疑值得留存。在这首短诗中,哈堡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玫瑰会开花……春天会绽放……和平会到来……在一个甜美的早晨”。

  ——约翰·科里亚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17版:人才/教育 培训
   第B18版:人才/升学辅导
   第B19版:人才/品牌培训
   第B20版:人才/留学招生
菲舍尔-迪斯考难以超越
菲舍尔-迪斯考难以超越
半小时音乐纪念“9·11”
半小时音乐纪念“9·11”
提尔森·托马斯目标于新听众群
提尔森·托马斯目标于新听众群
一周音乐会
一周音乐会
“特别的爱”合唱音乐会献给儿童节
“特别的爱”合唱音乐会献给儿童节
东方票务
东方票务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B08半小时音乐纪念“9·11” 2012-05-27 2 2012年05月27日 星期日